这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打卡第12天
摘录:
让学生全神贯注于互动中而非填鸭,克服总想把信息灌给学生的倾向,让他们直接面对主体、彼此和自己;我一定给学生阅读一些他们需要知道的东西,但要留出学生可自己思考的空间,又因基本教材往往有这个优点,我一定熟读所教领域的文献;我一定要创设一些让他们去探究未知的领域的练习,以及证明他们已经学会了多少内容的作业;我一定要建立一个容许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的时间表,同时也有时间掌握计划中必须学会的事实的。
感想:
今天阅读的两节继续讲述如何创造并实践真正的共同体,作者举例说明了一个以真正共同体为基础的教学所能取得的成就,事实表明,以伟大事物为核心的教学行为更利于求知者建立和处理信息之间的联系,求知者围绕在主体周围相互质疑、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不仅发展了他们的智慧也相应地提升了各自的品德。
不开放出学习的空间,就无法实施真正的共同体教学,但开放学习的空间是需要技术的。比如构思学习过程,选择材料,设计作业,计划时间,预备预习材料,等等,让学生聚焦于互动,直接面对主体、同学以及自己,但这些都是课前的技术工作;在课堂上还将有另一些技术需要掌握,比如能提出导向多边对话的问题,在对话中学会等待,懂得忍耐,等等。
共同体的富有在于它的非线性发展的过程:时而兜圈子,时而飞跃,而教师的职责就是适时引导和调整方向,将对话不断引向深入。但用以呈现真正共同体的正确方法实际只有一条:那就是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实际上,哪怕是老师不停的演讲完整个课堂,也可以是真正共同体式的教学,因为在整个演讲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始终是主体以及与主体的对话,虽然同学们什么也没有讲,但却没有停止对话,因为占据老师思想和心灵的中心的仍是伟大事物。因此,真正的共同体可以是显性的对话场,也可以是戏剧般的表演,或者内在的对话,其本质都是一样的。
在这种种形式的对话场中,教师和学生本质上都是求知者,都是对话者,有着平等的地位。师生之间权力和地位上的不平等有时会妨碍共同体的形成,但是,真正的共同体却并不排斥某些差异,比如为了维持共同体的兴盛,需要因执行不同的功能而形成的差异。
积极的评价能实现教育共同体的差异维护,从而保证它的持续发展。评价的目的在于强化学习而非审判,强调合作而非对抗,因而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也能为共同体作出贡献。所以,师生之间的地位、权力差异还不是对共同体的真正威胁,真正的威胁来自于缺乏由这些差异所激励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学生依靠教师的评价获得了成绩,而教师则依靠学生维持共同体的持续发展。因此,问题是教师必须从当下独立于学生的存在方式中走出来,将自己的命运和学生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互相托付,互相激励,构建真正的共同体,并从中双双获益。是的,在真正的教学共同体中,师生是相互托付的,只有这样的师生关系,共同体才会在不断深入的对话中走向深入,才会变得更加生气勃勃。
期待接下来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