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了这本书,能帮助我们了解,应该如何主动地以增强理解力为目的进行阅读。
阅读的目的可以简单划分为为了获得资讯,或者增加理解力。如果以为了获得资讯为目的去阅读,比如读书读报读一些简单的小说,并不需要太多深刻的阅读能力和技巧,所以并不在该书中详细谈论。而为了增加理解力的书籍的作者,是本来某方面水平就比读者高出一截,所以读者需要反复精细地阅读才能够读好。
读者面对一部作品,要先自己在心里提出四个要回答的问题。这四个问题贯穿了所有类型的阅读始末,无论读什么样的书籍,都应该问这些问题(或者这些问题的变种):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 这本书内容真实吗?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究竟有什么意义?
本文提出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检视、分析、主题。其中检视阅读应该可以回答上面的问题1和2。分析阅读应该可以回答上面的所有问题。每后一个层次都是建立在前面所有问题层次的基础之上。其中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最为繁复重要,而本文花了最大的篇幅在如何分析阅读之上。前三个层次:基础、检视、分析,层层深入地教会该如何阅读一本书,而主题阅读是指导关于一个主题阅读相关的多部著作。
基础阅读指的是阅读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人们可以识字断句,从字面上看明白每一句话都在说些什么。我们在中小学就基本上度过了这个阶段,不过对于一些段落冗长,拗口的书籍,我们仍然要回过头来进行这个阶段的阅读。
检视阅读指的是简单浏览书籍并掌握其大意。通过阅读书页、序言、目录和快速浏览全文,达到在一定的时间内了解本文在讲什么的目的。检视阅读用途最广泛的,就是在根据情况挑选所需要的书籍或书籍章节的时候了。检视阅读完成,我们就应该明白这本书,或这本书的哪些章节是我们想要阅读的。第四个阅读层次——主题阅读的第一步,就是利用检视阅读,甄选出需要研读的书籍和部分,由此也可见这个层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分析阅读是本文着墨最重的部分,作者总结出共三个阶段十五条规则,涵盖了仔细分析阅读一本书的所有重要概念,以及阅读完成后的评论和批判的一般规则和特别标准。作者提倡由点到面的分析方式,从关键字到句式段落到整体架构,来找出作者的主旨、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读者不妨列出一个大纲来,并且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叙述作者的观点,以此来确定自己对该作品的了解程度。
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作者提供的评论作品观点的规则。评论者必须要在确实了解了作品的情况下,理性地有理有据地进行评论。如果要负面批评一部作品,要确定批评的内容要建立在:作者的知识不足,知识错误、不合逻辑或分析和理由不完整的基础之上。如果我们能按照这些标准来评判一部作品,无疑能够让网络环境耳目一新,少去很多纷杂困扰。
分析阅读,即全盘阅读、完整阅读,也是能更好地理解一本书的内容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通过分析阅读,读者可以对全书有更精准的把握,可以复述全书各部分的大意及重要细节。简而言之,通过分析阅读,读者会将一本书的内容完全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但是这种阅读方式需要大量的时间,可以视书的价值和用途而定。
分析阅读之后,作者还简要地谈起了多种书籍的不同阅读方法,包括:字典、百科全书、想象文学、故事、戏剧、诗、历史书、传记、当前事件、文摘、科学、数学、哲学以及社会科学。每一部分的篇幅都不很长,包含了该种类书籍的定义、规范,阅读规则和阅读的难易点判断等等。
主题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方式,是所有阅读方式中最复杂、最系统化的一种。主题阅读不是针对一本书的阅读,而是需要阅读多本谈到同一主题的图书,因此,主题阅读也可称为比较阅读。然而,只是对多本书的文字内容进行比较还远远不够,通过主题阅读,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个关于这一主题的全新论断,这一论断也许在阅读过的任何一本书中都没有论述。主题阅读并不易行,它是具有极强创造性的阅读,阅读收效也最佳。
虽然主题阅读并不易行,但我们也不必因此望而却步。主题阅读并不是特别深奥,也不需要特别的技巧与方法。可以这样认为,但凡写过论文的人,都曾进行过主题阅读。比如,对某一主题产生强烈兴趣,随后阅读大量文献,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分析,最后论述成文,这一过程其实就包含了主题阅读。
阅读是一项主动的活动,而且越主动效果越好。无论进行哪个层次的阅读,探求越多,提问越多,思考越多,分析越多,收获就越多。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个熟练掌握阅读方法的主动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