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
—刚给两个孩子拉完架,并说好了不抢玩具,一起好好玩,但转身不到2分钟,孩子们又开战了!
—孩子刚跟你保证,在学校再也不打人了。然而,第二天老师的告状电话就打过来啦!
—刚跟孩子商量好,妈妈做饭,你自己玩一会儿,孩子转身就打开厨房门,哭闹着让你陪着玩儿……
有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这麽不听话呀或者这孩子的性格是不是有问题?
其实,这是孩子的思维方式有问题。因为孩子怎么思考,就会怎么行动。
那些爱打架、爱哭闹、脾气暴躁、不爱孩子说话、没有礼貌、爱撒谎的孩子,通常思维模式非常单一,爱钻牛角尖(比较倔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越是这样的孩子,越需要帮助!
如果父母常跟孩子玩以下6组字词游戏,不但能改变孩子单一的思维模式,而且还能让孩子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什么是字词游戏?
字词游戏,是用一些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字词,引导孩子思考的对话游戏。
通过这些特定字词,启发孩子思考,让孩子学会自己判断、选择、得出结论。
首先给大家介绍6组基础字词:
Yes/No (是/不(没))
And/Or(和/或者/还是)
Some/All(一些/所有)
Before/After(之前/之后)
Now/Later(现在/以后(稍后))
Same/Different(相同/不同)
这6组字词表面意思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在游戏中的用法是完全不同的,给我的感觉是小方儿治大病。
常玩这6组字词游戏,家长不会轻易的跟孩子较真儿,孩子也不会轻易的无理取闹!
二、给孩子介绍字词游戏
家长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在大家心情都比较放松,愉快的前提下,把游戏介绍给孩子。4岁多的孩子就可以玩啦,2岁多的可以根据孩子情况,适当参与。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玩游戏前可以明确告诉他游戏的名字叫“我能解决问题”,游戏的目的:能帮助你和小朋友/同学一起开心的玩儿,找到更好的办法解决抢玩具或者打架的问题。
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可以直接说我们来玩一个“是/不是”的字词游戏。家长开头做示范。
刚开始,可以选择孩子可能会擅长的1-2组字词,试玩儿一下,找找感觉,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比如:
是/不是字词游戏
这是一个香蕉,不是苹果。还不是什么?……孩子在你的引导下会想出更多的词儿。
和/或者(还是)字词游戏
你涂色需要黑色画笔还是红色画笔?还是黑色和红色都需要?
你想吃苹果还是橘子?
与孩子对话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强调关键字词。
三、随时随地练习
字词游戏的对话形式本身带有启发性。孩子在玩字词游戏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开动脑筋,想出更多的字词。
孩子在想字词时,大脑中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会不断放电,产生很多传递信息的新突触,形成更多的神经回路。孩子大脑中的神经回路越多,思维就越活跃,遇事儿就不容易一根筋或者钻牛角尖了。
这个游戏的特点是非常灵活。无论吃饭时、在车上、读书时、玩耍时、或者逛超市时,都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儿。
多跟孩子玩字词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增加这些词的使用频率。孩子使用这些词越多,这些字词越容易进入孩子大脑的潜意识。
当孩子再次遇到问题时,这些词汇会不自觉的蹦出来,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这个游戏我虽然只跟儿子玩过两次,但这几天在遇到一些问题时,突然感觉我看待问题的方式变了,儿子的回应也不同了,我们俩的选择空间都变宽了。
玩字词游戏以前,几乎每次我做早餐时,儿子都会缠着我不放,让我陪他。我则一心想着做饭,没有什么耐心陪他。这时,我总会没好气儿的对说:“赶紧起床,妈妈没时间陪你。”
这样的回应导致我俩的情绪都不好。
但今天早上,当儿子再次要求要陪伴时,我很自然的对儿子说:“妈妈现在陪你5分钟。5分钟以后,妈妈就去做饭啦”
没想到儿子痛快的说:“妈妈,那我现在就起床吧”
四、更多字词游戏范例
一些/所有(Some/all)
练习这组词,孩子会慢慢学会观察并做出判断。
可以这样问孩子:
“打疫苗的时候,你们班所有小朋友都没哭,还是有一些小朋友哭了,有一些小朋友没哭呢?
之前/之后(Before/After)
这组词会让孩子逻辑关系,先后顺序。
对话示范:
“你是在刷牙之前刷牙睡觉?还是刷牙之后睡觉?”
“你同学打你之前,你骂了他一句,还是你同学打你之后,他才骂了他?”
现在/以后(稍后)(Now/Later)
这组关于时间顺序的字词,能让孩子慢慢学会等待。
对话示范:
“你现在先自己玩一会儿,我5分钟以后陪你玩儿。”
“你现在可以吃水果,吃完饭以后再吃糖。”
相同/不同(Same/Different)
孩子会学会通过观察,学会区分并判断。
对话示范:
“你的手跟我的手形状看起来相同,但大小不同。”
“你的感受和我的感受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五、注意事项
与孩子玩字词游戏的时候,家长要重过程,轻结果。重点是孩子愿意参与,愿意主动去想。
无论孩子模仿你说的话或者想出其他你意想不到的词,家长都不要做任何评价,可以引导孩子,你还能想到什么不同的吗?
如果孩子不喜欢玩这个游戏,家长也不要强制孩子参与。
可以自己找一张空白的纸做练习或者找其他人练习。当你熟悉这些词汇时,生活中,就更容易用这些能解决问题的基础字词来处理孩子的问题。
六、两种具体场景运用
场景一:孩子之间抢玩具
当看到小朋友之间互相抢玩具时,家长可以这样引导孩子:
“抢是拿回玩具的一种方法。在你们抢玩具之后,发生了什么?”
“我们开始吵架,不高兴”
“谁能想一个不同的办法”
“我可以找一个不同的玩具玩儿”
“我们可以一起玩儿”
场景二:对于害羞的孩子
有些孩子比较害羞,不爱说话。或者对别人说的话没有什么反应,这种情况,家长或者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些动作。
主动与孩子进行身体接触。
比如
“我是在摸你的耳朵,不是在摸你的鼻子。”
“我是在拍你腿,不是在拍你的胳膊”
“我现在做拍手的动作,稍后你能和我做相同的动作吗?”
“你能做一个和拍手不同的动作吗?”(跺脚)
当孩子开始做的时候,我们要用同样的行动鼓励他。
看,他正在跺脚,我们跟他做相同的动作。
这时候,孩子会感到自己很受欢迎,被认可。孩子有了自信,害羞的状态逐渐就减少了。
七、写在最后
不管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家长都尽量做到不直接评判孩子的行为。要多问孩子。通过提问,引导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有充分的认识,进而反思自己的行为,自己判断对错得出结论。
比如:
对于孩子打架行为,可以这样问
“你觉得你的这个做法是好办法还是不好的办法?”
对于没有礼貌的孩子,可以这样问
“你这麽对我说话是礼貌的还是不礼貌的?”
对于寻求关注的孩子,可以这样问
“我能同时做饭,并和你一起玩儿吗?”
每个孩子的可塑性性都是很强的。只要父母愿意花点心思培养他们,相信他们一定可以成为父母期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