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心语

2022年9月21日  星期三

文图/湖畔书苑 · 屈 刚

                          小面记忆

        都说重庆人包括梁平人的一天是从一碗小面开始的,但是,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没有早上吃面的习惯。因为整个上午劳动繁累、大耗精力,一碗面可能抵挡不住,人们都会早早起床,认真精细的做一顿耐饿抗饥的早饭。也不知从何时开始,那一碗面就成了金领、白领、小资者、打工人、农村人的早晨之爱。抑或是时间匆忙,没有心情隆重对待每次早餐,也或是面食配菜更丰富、味道更浓烈,满足了营养摄入和味蕾刺激的双重需求。

        很多时候,我所理解的小面,并非是没有肉食辅料的素面,这个“小”,主要与大餐、筵席、正菜相区别,同时也有店面“小”之含意。所以,我心目中的小面,包括鸡蛋面、杂酱面、肉丝面、排骨面、猪肝面、蹄花面、鸡杂面、牛肉面、抄手包面等所有添加臊子的面。一碗好小面,除了面质好,还要汤味好、臊子好、佐料好。生意兴隆的店家,佐料盒子摆蛮长一排,骨头汤熬一晚上,臊子都是优质食材现炒现放。进一家小店,吃上一回,便能知晓高低优劣。

        虽然重庆小面全国闻名,但我从未在主城寻得一碗随时能记起的好面。有两年在重庆市委党校脱产读研究生,食堂饭难吃,每天都要在周围寻找面店一一试口,有时下午课后还要搭车去解放碑、沙坪坝、观音桥等商圈步行街,在小店排队买一碗麻辣小面,街边站着呼拉拉吃完。主城的小面,有几分颜值和色泽,看起来红艳麻辣,吃到嘴里不香不鲜,有时干辣寡淡,有时油腻无味,面条不劲道,却又是硬撑撑的。

        还是梁平小面让人吃得舒爽,大街小巷随便找一家,都能获得舌尖上的美好体验。而且面店多,一个小门市、几张小条桌就可以开张。人勤快、会经营,以卖面发家的案例比比皆是。当年的曾包面,钱挣得多了,每年暑热时还要关门休息全家外出度假;朱家面已开办多家分店,发展成了大酒楼;“好地方”面店通宵营业,十年前就能日营业额上万元。以前常去的名豪广场那家“美而廉”沙锅面,是个跛足妇女开的,后来赚了钱买了住房和门市,成了残疾人创业的典型。

        我以前住的东门老街,一百多米距离,开有七、八家面店。楼下的“孔妹面店”,女主人时尚漂亮,店里干净整洁,所以常去。进店的人只要第一次提出了吃面要求,第二次再去,女主人就会记得每一个客人关于“软和点、硬轴点、汤多点、汤少点、菜多点、菜少点、放辣点、放麻点”等各种口味习惯。隔几个门市还有一家火爆的“小兵面店”,象我们这种去得不多的客人,偶尔去一次,忙得都不愿理我们,一心照料老顾客去了。老县医院旁边还有一个面店,不记得店名,但我自己给取了个名字“板凳面店”。因为店面太小,只能挨墙放个条形搁板供客人并坐一排。而吃的人又偏偏太多,城管不准街边摆桌子,便摆些高矮不一的塑料方凳,客人排队端了面后,高凳上搁面碗,矮凳上坐着吃。如今住的新城隆鑫小区外,也是不到100米距离,开着四、五家面店,不仅早上,晚上客人也不少。只不过我自从搬家后,厨房崭新、工具先进,自己煮面的手艺已练成,很少再去外面打探试吃那些面馆,小店小面更多成为了一种记忆,曾经的岁月过往、生活的淡泊平适都还在回味之中。

香菇排骨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22年11月12日 星期六 文/湖畔书苑 付正霞 舌尖上的乡愁 「美食从早餐开始」 泰安...
    7d933966838b阅读 147评论 0 0
  • 2022/06/23 星期四 湖畔书苑·王家淦 现实主义传透心灵的力量 ——读《黄...
    ab7a73c8d9a0阅读 294评论 0 1
  •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文/图 湖畔书苑·胡旭 ...
    3d51aa960644阅读 59评论 0 0
  •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文/图 湖畔书苑·胡旭 忆奶奶 奶奶在世的最后几年患了...
    3d51aa960644阅读 85评论 0 0
  • 2022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文/湖畔书苑·胡旭 “新农人”的知心人 近年来,梁平涌现了一批...
    3d51aa960644阅读 23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