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的基础是观念,人有追求确定性的本能。做事情之前为什么找资料,研究方案,做计划?迷路的时候为什么看地图?都是为了减少不确定。
我有一个朋友,不管去哪旅游都会做一个表格。每一天看哪几个景点,中间到哪里坐车,几点去哪个饭店吃饭。都定下来。
很多人多少也会有类似这样的习惯,希望把凡事提前安排好,到时候不要有意外。对这些人来说,意外就代表着麻烦,越少越好。
而在亲密关系当中,减少不确定性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承诺。
我们父母那一辈组建家庭,生孩子,本身就是一种用来减少人生不确定性的手段,再通过法律和信仰约束起来。这就是过去对亲密关系的需要。
可到了今天还有这样的人,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就只有:稳定,可靠,不要有麻烦。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过这种人。回到家一句话都不讲,就在书房戴上耳机打游戏,老婆想要跟他聊点什么,他都很烦躁。
“任何人都不要给我找事,我就想一个人在家静静。”
我问他:“你想一个人,那干嘛要结婚呢?”
他也很坦诚,说“结婚就是为了结婚。”
这样的人只想要确定性,恨不得别的什么事都不要有。
但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不这样。
举一个例子。每到节日、纪念日,你希望对方给你送礼物。这个礼物你希望确定下来吗?最确定的方式,就是提前选好你想要什么,这样绝对不会买错,然后再写到对方的待办事项里。到了时间就提醒他付款。
这样,可以保证你每个节日都收到最想要的东西。你愿意这样做吗?
很多人嘴上说愿意,真这么做,感觉还是怪怪的。
他们会说:“我要的真的只是礼物吗?不是!我要的是背后那份心意。”
那份心意是不确定的。因为不确定,它才有价值。
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理论提到,人在解决了底层需求之后,就会产生上一层的需求。对确定性的需求,总的来说是靠近原始和底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