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秘本 杨凡 2017410204
七月与安生像极了生命的两种形态:温顺与叛逆;简单与坎坷;心机对比单纯,甚至就连七月的外表柔软,内在刚强和安生的外表强大,内心柔软也都是生命的一体两面。比起篇幅较小的原著,电影对人物的刻画反而更深一些,之后,则是电影整体的渲染部分,以及相当隐忍的情绪渲染,极大减少了以往青春片反反复复的动机不足的刻意冲突,比如一言不合就车祸怀孕出国等等,着重于刻画内心,让故事跟着情绪走,这也是相当的看点,原著回忆起来,能记得的,是哪个挂在脖子上的项坠,还有最后解释的在山顶寺庙无人看见的一吻。因为这个关键性的揭示一直忍到了小说的最后一段,所以让整个故事有了一种新的解释,而电影继承这种手法,中间几个悬念点都是在故事的进展之后抛出,从而改变了故事本身应有的含义,与原著的作法比较神似。
七月与安生,基本上是某个年龄段对的女性的现实人格与理想人格。一般人实际上都是七月,愿意当个乖乖女,服从别人,顺从世界,接受被选择的结果。但是心里都想做一个安生,叛逆,出走,敢于离开,为自己所选择,周游世界伤痕累累,然后再回来。所以,与其说这部电影是两个女生喜欢上同一个男生的故事,倒不如说这是现实与理想的两个自我,在头脑的想象里,一起前行的少女格调的故事,一个自己与另一个自己的对话。突然间,我想到石泽爱的《NANA》,虽然是另一个时空另一个国家的故事,如果奈奈和娜娜爱上同一个人,故事是否会差不多?
其实或许正是一表一里,其实双生的两个女主角,让它和一般的青春片不太一样,比如两个人都爱上了家明,接下来的发展少了一丝心机,却多了一份美丽与释然。因为两个女主的牵绊似乎强过这些。以至于全篇下来,并不是为了得到谁,施舍谁,让给谁。反而是七月原生两个女生谁也离不开谁,结局对于原著的关键性改编,孩子的剧情保留下来了。但却和原著完全不一样,电影给了七月一真一假,一实一虚两个结局,一方面用真结局,冲淡了动辄生死和流量理想的青少年文学感,另一方面却用假结局渲染了一种青春的理想,是啊,在青春里,你不走,我不老。我回归安定,你出走寻自由,我们彼此换位置以后,发现我们早已明白了彼此,其实这个故事是一个没有男主的故事,因为在安生的镜子里满是七月的影子,所以那段医院里要她签字时,她先是拒不接受,随后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