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
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写了一个故事,主要是想告诉大家,离婚案件中,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孩子判给谁,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很重要,如果你对孩子的抚养权有执著,就必须提前了解法官的裁判习惯,然后收集证据,说服法官,达成目的。
根据现行《民法典》的规定,我们可以明确两种情况下子女抚养权归属比较确定: 一是未满两周岁的子女,原则上由母亲抚养。也就是说女方在孩子未满2周岁之前离婚,基本上可以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如果女方在孩子未满2周岁的时候想离婚,但却犹犹豫豫,等到孩子满了2周岁才起诉,那争取孩子的可能性就下降了很多。
二是子女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思。这个规定的意思就是,孩子满八周岁父母要离婚,孩子说跟谁,法官就会把孩子的抚养权判给谁。
父母双方对扶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按照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按照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重要的事说三遍。
现在你知道如何说服法官了吗?
不要说你喜欢孩子,父母喜欢孩子,这些是没有用的,你要说孩子跟着我会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然后围绕这个来举证。
在我国司法解释和审判实践中还有以下抚养权裁判标准:
一方丧失了生育能力,孩子判给丧失生育能力的可能性更大;
孩子一直跟随其中一方或者其中一方的父母生活,判给这一方的可能性较大;
夫妻一方有黄赌毒酗酒等不良嗜好的,孩子判给另一方的可能性较大;
一方有房子,一方没有房子,一方有工作,另一方没有工作,孩子判给有房有工作一方的可能性较大;
一方对离婚有过错,例如婚外情,家庭暴力,孩子判给另一方的可能性较大;
双方经济条件相当,孩子判给自己有时间照顾孩子,父母能帮助照看孩子的一方可能性较大……
当然,法官是不会听离婚夫妻双方在法庭上耍嘴皮子的,法官看的是证据,要想争取孩子的抚养权,那就努力让自己变成有利于孩子的父母,并重视证据的收集和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