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体育这个学科的重要性
在古希腊,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真正的人”。作为大写的“人”字,如何解构自己,认识自己,当你能够高度觉察,才能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这时体育这门学科,就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作为人的身体(肉体),我们足够开发出来的能力有多少?我们如何通过运动锻炼自己的体能以刺激各种身体激素的发展,以及大脑的发展。这时体育这门学科被放在首位作为潜能开发的前逻辑。
二、认识概率和确定性
例如,帮助孩子实现人生的最高目标,考上清华北大。
问:学习好一定能考上清北吗?学习好与考上清北在逻辑上没有错,但是没有因果的必然关系。也就是说学习好不一定考上清北,即便考上也是个概率。
概率是零就一定会失败吗?是不是也有可能成功?既然结果不确定,为什么要执着和恐惧呢?
概率代表着逻辑思维
确定性代表着因果必然性
若是前边的条件没有创造好,我们一直追求后边的结果,就会形成倒错。倒错感会让人产生挫败感。
产生倒错感的原因是前逻辑和后逻辑的混乱
三、认识前逻辑和后逻辑
前逻辑就是事件发生前的必要条件,后逻辑是事件的结果。
例如:有的家长学习家庭教育,回家一段时间,孩子依然没有改变。老师家访孩子,问孩子,你妈妈在家里表现如何?孩子说,她嘴上说的挺好的,你看她怎么做的?说是不管,还是在管。说做不一致,知行不一。
这就是前逻辑的条件没有充分理解好,自己还以为自己的做的挺好。知道做不到是因为不知道。方向错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梦游了,还以为已经到了厕所了,放开了撒尿。
所以说实践逻辑是错误的,就创造不出正面的结果。实践是前逻辑,结果是后逻辑。
我们都知道孩子比分数重要,但是当孩子考试没有达到预期时就会崩溃了。为什么我学习了这么久,孩子还是这样呢?为什么孩子也补课了,成绩一直上不去呢?
补课是前逻辑,成绩是后逻辑
补课是事实逻辑,成绩好是你认为的心理逻辑。
你认为只要补课就会成绩好,是你的心理效应。若是没有达到你的预期,就开始否定了前面的一切。
例如,一个事件,我说你一定成功,或者我说你一定失败。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不确定性的。那么我说你一定失败的时候你会不喜欢听,我说你一定成功时你就喜欢听,事实上这是个命题错误。说你成功时是你的心理效应,说你失败时是一件事物的事实逻辑,无论成功和失败都是概率问题,若是我们能够试着接纳,那么这就会成为我们一个美好的品质。当你具备了这个品质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离成功还会有多远呢?
我的理解:当你对别人说话时要先想到别人的心理效应,尽量让人舒服,你才能传达自己的信息给到别人,客观的叙述事实逻辑;当别人对你使用了事实逻辑时,批评你做的不好时,你要想到这是帮助你找到你自己未知的事情,这是渡你成长的。当你拥有了这项品质,稻穗为什么是低着头的,是因为它是成熟的啊!
四、事实逻辑和心理逻辑
1、当你不知道你的前逻辑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捋一捋!
用事实逻辑揉入进心理逻辑,建构了之后,你会更接近事实,谦卑是自己给自己的!
别人赞美你,批评你,都不能当成事实,我们要有全然接纳进来的品质,才能更接近事实。
2、注意区分事实逻辑和心理逻辑
心理逻辑一般是自己感受到的,更容易相信;事实逻辑是事情发展推理出来的,让人不愿意接受,所以当你具备了接纳这两种逻辑的能力的时候,就是你飞龙在天的时候!
倒错感来自于,空间(方向)、时间(时差)认知结构的混乱,到时不妨捋一捋!
求真是通往真理的路径!
听课感悟: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听课听的有些茫然。相比于之前,老师讲到一个概念或者事例,我会在脑海中呈现一个自己过往曾经有过的事件来印证,对理解非常有帮助,心里甚至会有小喜悦,因为能同频到老师的讲课。这次没有了,搜进脑仁没想出倒错感是在哪个地方,好歹课后看了笔记,甚至很多时候倒错的地方是你自以为是,学习的知识。老师讲已经裸奔了好久,就像皇帝的新衣,还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太可怕!
第二个困惑,之前听课,听完了大体脑子里会有一个框架,知识点从上到下串联一遍,联系一下案例,理解的让自己崇拜自己。这次没有了,老师讲完了,我听完了,看着笔记,自己拓展不了思维,就好像有东西压着,释放不出来。还有就像爬山爬到半山腰,光喘气走不动路,郁闷。
昨晚的火车回家,在徐州站倒车,等待了四个小时,困的不行,差一点睡得从椅子上掉下来,吓了一大跳。因为耳机里听着老师的录音,对照着笔记在那印证,似乎理出了一些眉目。对照着老师的思维导图,帮助理解,似乎有一条线出来了。感觉有些爽朗起来!既然如此,那就一个一个知识点整理也是很好的!感谢杨老师,让我的脑袋里开始多了起来那么多的哲学家,教育学家的名字,虽然还是记不着,好在还是认识的人。杨老师说没有机会和康德、黑格尔盘着腿聊天,而我能够光听着这些名字也有熟人的感觉,也是倍觉兴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