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最亲、最爱的人不爱你,你会有什么感受?大多数人都会开始怀疑自己,反思是不是自己不够好。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养育者的爱,也是他们“看重”或“看轻”自己的关键。
《身份的焦虑》的作者阿兰·德波顿曾说:“他人对我们的关注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便在于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而言,影响最大的评价反馈来自父母。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仅限于学习,表面上很爱孩子,其实很少恰当地回应孩子的情感需要;有些父母常常否定孩子,很少对孩子表露出温情和理解,孩子感受到的只有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以及对自己永远的“不满意”。
一旦孩子很少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没有被好好地回应,他们也会怀疑自己的存在:父母不够爱我——我觉得悲伤——得出“我不够好”“我不重要”的结论——开始自我贬损和自我攻击。
这些童年缺爱的孩子,往往有着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对自己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健康、清晰的认知。
他们在大部分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很糟糕,哪怕他们本身聪明、善良又可爱,内心也会反反复复地贬损自己。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被别人的评价、反应所伤,自我否定,心理内耗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