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共读·听书打卡 D21#
阅读时间:2021年9月16-17日
阅读书目:《学习的边界》
本书作者:[加]大卫·爱波斯坦
我见:《学习的边界——超专业化时代为什么通才能成功》
一、做“专才”还是做“通才”?
1.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世界
专业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仅是人,机器都变得专业化。所有专业化都是要尽量提高效率,让全局更加可控,让细节更加精准。
2.“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失败的原因
过度专业化的悲剧后果。
3.反思专业化的弊病
高度专业化带来的巨大问题,是让人放松了对全局的疲劳,放弃了对简单事物的考察,有时太简单、太普通的问题反而被忽略。
二、重新理解“一万小时定律”
1.一万小时定律:畅销书《异类》中,作家格拉德威尔提出,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2.成功只有一条路吗?
早期要尽可能多尝试各种项目,进行多样化培养,对成功最为关键。
3.你不需要真的“赢在起跑线上”
过早投入某一个具体的领域,势必会占用孩子全面发展的其他可能性。要合理的拓展自己的能力,尽可能的让自己学会面对复杂环境,在恶劣型环境中生存,突破成长的边界。
在起跑线上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可能根本无法带来你想要的结果。
一万小时定律有时候有用,有时候没用。
三、为什么“学习”那么难?
1.为什么亚洲学生比美国学生成绩好?对美国八年级课堂研究,问题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自己在学什么,“建立联系”的过程不持续。
2.你听过“合意难度”吗?合乎心意的难度,或者说给人带来正面作用的困难。美国学生“合意难度”低,追求精英教育和快乐学习,而我国的高。
3.如何真正学会学习?在快乐学习和死记硬背之间取一个中间值。
在“合意难度”中,还有一个从属概念,叫“生成效应”,是指学习者为了给出一个问题的答案,必须自己去想办法弄清楚前因后果,自己尝试给出回答。
四、如何选择你的专业和职业方向?
1.苏格兰大学的通才教育。大学不限定专业,前两年必须什么都学,各个领域都要接触,更容易找到自己真正擅长和喜欢的领域。
2.找工作必须衡量的两大因素。“这份工作需要什么”和“我自己要什么”。就是了解工作和了解自己。
3.真正选择的基础:了解自己、持续成长。认识自己,思考自己的两个方面:我想要做什么和我能够做什么。
成长不要设限,你有无限可能,你能完成的事情,比你自己想象的要多!
我思:最想重申的“一万小时定律”。不是所有一万小时努力都能成为大师。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一万小时定律”的逻辑关系。一万小时的时间长度是成为大师的时间长度要求,准确的说,这一万小时都是个约束,是长达数年数十年的时间跨度。同时,一万小时的努力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换成大白话就是,经过一万小时努力不一定能成为大师,但不经过一万小时努力就一定成不了大师!
第二,“一万小时定律”要求的是持续不断的努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磨洋工,十万小时也白搭。同时,这里的努力,既包括全情投入的努力状态,还包括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和不断提升。一万小时的努力,是在努力与现实反馈间不断循环往复而螺旋上升的实践,绝不是看似忙碌实则日复一日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