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用负面信息来暗示孩子,会让孩子形成强大的自我反差意识,明明想做好,却又认同父母所说的,觉的自己就是那样子。父母的消极暗示,就像一剂毒药,摧毁了孩子的自信,也斩断了孩子的潜力。
积极的暗示,才是对孩子正向的期望,才能够激发孩子前进的动力。
从小被鼓励的孩子,在处理问题时,会拥有善于思考的正确思维和积极上进的自信心,从中不新进步,获得成功。
想让孩子变成心目中理想的孩子,从现在开始,就要多鼓励孩子,多赞美孩子。
当孩子做事儿慢的时候,不要用“不能、不可以”去要求孩子,而是要发现孩子的变化,用鼓励的语言:“你今天起床比昨天快了一点,不错,妈妈希望下次看见你更大的进步哦。"
当孩子遇见挫折,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要肯定过程而非结果:"妈妈知道你努力了,也想考好,我们一起看看问题出在哪儿,相信只要找到方法了,继续努力,你一定会考好的。
当孩子主动干家务时,家长要具体到细节去表扬孩子:“你帮妈妈收拾了碗筷,还擦了油渍渍的桌子,擦得很干净,这样大家坐在这里就很舒服,不怕弄脏衣服,你做的很好。”
改变语言习惯,通过正向积极的语言方式,就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提升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鼓励要趁早,孩子才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