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刚毕业,对于从事什么工作而感到不知所措。如果你是工作多年,想转换职业跑道而犹豫不决。如果你是一位热心孩子教育的家长。相信看完这本《成长的边界》对你都会有帮助。
本书作者大卫·爱泼斯坦是《纽约时报》No.1畅销书作家,前作受美国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及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盛赞。他也拥有环境科学硕士学位,目前在非盈利新闻调查网站担任调查记者,同时也是《体育画报》的资深撰稿人。
在这本《成长的边界》中,通过讲述不同领域的成功人士的案例总结出不同于主流的成长路径,深入剖析过度专业化的弊病,最终对通才在AI崛起时代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给予肯定。探讨出先涉猎后钻研、多方尝试、横向类比思考和坚持自我发现的能力才是这个时代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而本书分为12个章节,讲述的点比较多,这里只分享几个较为有感触的点:
1.走在自己的时区,别觉得自己落后他人
人常常觉得受困于环境或者年龄,而这本书再次重申这个问题,讲述一些成功人士的成长路径,斯维亚托斯拉夫·里克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22岁才开始上正式的钢琴课。加拿大前职业篮球运动员史蒂夫·纳什,直到13岁才第1次摸到篮球。在美国NBA的众多球员里,他的身材并无优势,但他获得了MVP这一殊荣而且是两次。作者这样写到,你应该和昨天的自己比较,而不是和那些除你之外的年轻人比较,每个人前进的速度不尽相同,所以不要因为任何人让你自己觉得落后,也许你还不知道自己将去何方,所以落后于他人也没有什么用。
2.保持开放的心态,对生命说是
书中最有感触的就是赫塞尔本的故事,她十七岁在大一辍学,之后在百货商场做广告员助理,而后结婚给丈夫的摄影工作室帮忙,到34岁时,社区工作人员邀请她作为志愿者领导女童子军,至此她的人生发生了改变,60多岁退休后还做了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而回顾她的经历,她没有鲜亮的学历和工作经历,但当人生机遇找到她的时候,她都是接受,书中写到赫塞尔本的开场白是,我从未想到,她从来没有长期计划,只是去做好当下感兴趣或者需要的事。一个思想开放的人能把握她人生中的每一个机遇。
3.学习,快与慢
传统教育主要是填鸭式教学,看似快,却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如今课堂教育大多为引导式的情景化教学,这样的学习看似是慢的,因为老师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主讨论得出结论,但通常会出现的问题是,学生把“建立问题”的作业带回家时,好心的家长会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这也正是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症结所在。学习要重视学习过程,设置适当难度,不要追求快和简单,努力调动大脑,让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习。
4.专才与通才
本书主要在讲述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里,通才的重要性,但也并没有否认专才的重要性,正如在任天堂这个案例中,横井军平和他们的工程师冈田智是最佳搭档,只是说我们要避免过度专业化,局限固化自己的思维,像美国宇航局“挑战者号”火箭,就是因为过于依赖常用的工具而造成火箭失败使七名宇航员丧生。所以当作为一个专业化人才时,更应该重视让自己广泛学习,让自己有开阔的视角,遇到不是常规问题时,能够抽身于当下的环境,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作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也总是关注自我成长类的书籍,而这本书集结了所有我喜欢的老师推荐—李笑来、古典、采铜、成甲。果然看完此书也更加明白这些老师所提到的一些点,古典老师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成甲老师《好好学习》,关于成长这个话题,也理解的更深刻了,去脚踏实地把每一件事做好吧,你可以做职业规划,你也可以不做职业规划,这其实在人生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永葆一颗好奇心,广泛热情的探索这个世界,因为成长无边界,也许是玩,但愿每一个人都可以玩出花样。
这本《成长的边界》有大量的案例,而且案例讲述的非常细致,看起来有一点枯燥,甚至觉得作者讲解的观点都不明确,但不妨碍这本书的价值,对于在职场苦苦挣扎的人来说,看这本觉得有疗愈的作用,如果你是某行业的专业人士,看完相信就会广泛涉猎,而对于职场混迹多年,仍然无所成就的人说来,很多事情都会想开释然,因为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实验,每一步都算数,只需要勇敢的往前走,不局限自己,人生充满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