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对好课的标准:
*好玩就是好课
*有味就是好课
*行云流水才是好课
课堂上的徐老师,一举手一投足,都无比潇洒。整节课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教师与学生,非常融洽。课上的徐老师,俨然魔术师,用他精心的设计和精彩的演绎,呈现了一节堪称魔术师一样,变化无穷的课。
*细节亮了,课也就亮了
*诗意的课就是好课
*真才是好课的魂
现在“我”对好课的标准:
“真”,成了我对一节课真正值得学习的新标准——学生是否真正在思考、教学生主动学习语文?
教师是否真正在思考、教学生主动学习语文?
课堂是不是真的让每个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学习语文?
精彩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还是教师唤醒学生,让每个学生真的走向了精彩?
我渐渐明白,好课,要少点花拳绣腿,少一点形式创新;好课,要慢慢回到语文,回归真正的语文学习。
张祖庆先生推崇于永正于老的一段话:
如果我再教小学语文,我会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不但多读,还得多背——在初知大意的基础上,多背点经典诗文。因为我明白了,学语文靠的是“童子功”——12岁以前,是人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这期间,人的记忆力最好而理解力弱,一定多背。幼学如漆,小时候背熟的东西一般不会忘记。我会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养成读书读报和动笔写作的习惯。因为我明白了,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的习惯,学语文是个慢功,是一辈子的事情。。人一生以读、写为伴,才会有成就。“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清颜元语)“导而弗牵”是教学的真谛。教师时代应该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导师时代。人生是花,语文是根。在我的引导下,每个学生的“根”会长的粗壮、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