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叨叨今天的案例之前,似乎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第三法”。
1
在亲子关系中,经常存在着需求冲突,比如,我想睡觉(生理需求)而儿子想要我陪他玩(陪伴的需求)。
多数(至少在我这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中)父母在解决这种冲突时,往往倾向于使用:
第一法,使用权威强迫孩子听从父母的安排(父母赢,孩子输);
第二法,违心地满足孩子,自己心里憋屈(父母输,孩子赢)。
上面两种方法,总会让其中一方心情不爽利,长期使用还可能会破坏关系。
那么,有没有一种“双赢”的办法呢?
还真有,就是“第三法”。
我今天想分享的案例就和这“第三法”有关。
2
饭桌上,儿子提出今天想看一集奥特曼。
此前,我们早已有过约定:
第一,每天屏幕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第二,每周看奥特曼集数最多三集(每集20多分钟,可以任选三天观看);
第三,其余时间可以自选观看科普或英文学习类视频。
他这周已经看了三集奥特曼,“余额不足”了,于是我拒绝了他。
但他意愿非常强烈,反复要求。
我请他给我一点时间,让我想想我的需求是什么,等我想好了再回答他。
我梳理了一下我的需求:
第一,他远视储备不足,我需要控制屏幕时间。
第二,奥特曼一集二十多分钟,看一集就会占用掉一天的屏幕时间,这样就没时间看我购买的科普视频和英文在线启蒙,会浪费掉我的钱。
梳理好我的需求后,我邀请他平复一下情绪,仔细思考一下他的需求:是想看奥特曼,还是想看视频?
他回答:想看奥特曼。
然后,我也向他表达了我的需求,以及我希望寻求一个让大家都开心的办法的愿望。
思考了片刻,他说:妈妈,我想好了,30分钟我打算这样分配,看半集奥特曼,剩下的时间看可汗学园或者白泽,或者小斑马。
他的解决方案,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看奥特曼,也满足了我的需求——控制屏幕时间和看学习类视频。
我欣然同意。我俩愉快地拉了勾,事情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3
使用“第三法”,让我和儿子同时满足了各自的需求。
第三法是一种“双赢”的冲突解决法,建立在满足双方需求的基础之上。
第三法中,没有权威,没有妥协,只有平等、尊重和双向沟通。
因为解决方案满足了双方需求,所以更容易执行。
父母和孩子的需求,都应该被尊重,也都应该被对方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