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一天,两人打赌。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鸟。”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然而,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詹姆斯的“鸟笼效应”奏效了。
人们会在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自主不自主的继续购置与之相关的东西。这就是鸟笼效应。
没有毫无价值的商品,只有不会推销的人。电视节目里的广告播放,就是鸟笼效应很好的体现,广告和电视剧预告的有效结合,就能让观众被牢牢的困在这个鸟笼之内。电商平台推荐系统会采集用户的购物习惯和浏览记录,形成一定的用户数据,系统会自动给消费者用户推荐他想要的商品和与之互补的商品,其中有搭配推荐,猜你喜欢等各大模块内容。当系统推荐完之后,距离消费只差一步之遥了,而这一步,各大商家会用优惠券来打动消费者,当消费者领取优惠券后,大部分的消费者下一步可能就是付款了。
产生鸟笼效应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并不一定每一个漂亮的鸟笼里都应该装上一只鸟,但可惜的是人们总是逃不出这个逻辑的局限。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要限制自己的思维,更不要在传统目光的审视下止步不前。敢于挂出一只空鸟笼并能够自然地坚持下去的人,才是有创见、有魄力有主张的人。
这种惯性思维的益处是,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快捷地认知和适应周围世界。然而,过犹不及,如果把惯性思维扩展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就会成为一种刻板思维。鸟笼如果设计精巧,其实可以作为观赏品;号称“裸婚”的先结婚后置房,已逐渐为80后和90后所接受。
鸟笼逻辑除了可以帮助推销员和商家销售商品之外,如果用之适当,还可以成为你生活的小帮手。如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不要总是喋喋不休地跟他重复读书的重要性。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摆放一些儿童读物,或许会是一种不错的做法。客人拜访的时候,说上句“真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那么孩子肯定会在客人走后乖乖地端起书本。
……微信公众号“十万个心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