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于1949年出版,构想了一种极端的集权主义社会,全程压抑窒息,恐怖氛围令人毛骨悚然。
故事发生在大洋邦,那里以“战争是和平,自由是奴役,无知是力量”为准则。
大洋邦有四个主要部门:真理部管新闻、康乐、教育和艺术;和平部管战争;仁爱部管法律和社会秩序;裕民部管经济。
而这四个部门的行为都与他们名字相反。真理部任意蒸发篡改真理;和平部管理真真假假的战争;仁爱部用可怕的刑法逼人顺从;裕民部让很多人民吃不饱穿不暖。
不仅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扭曲变态的。他们的一举一动和思想时时刻刻都处在密不透风的监视中,谁也逃不掉。人被压缩到没有喘息空间,更不用谈独立空间了。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善意。他们可能会随时告发你,置你于死地。甚至都得随时提防着自己是否有可怕的念头表露在脸上,他们怕被思想警察抓到受皮肉之苦,更怕背叛了老大哥。
大洋邦的很多人其实已经快死了。栢森斯在睡梦中喊出“打倒老大哥”就是潜意识的死前反抗,可醒来就完了,整个世界已然颠倒。人们还利用双重思想纠正对的,承认错的或不存在的。
大洋邦的首领是老大哥。除了屏幕上那张大脸,老大哥一直没有现真身,但老大哥的魔掌无处不在。所以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可怕的精神,它永生不死。
主角温斯顿就是在这种压力下日渐清醒。他发现这个世界的不对,开始写危险的日记。他发现老大哥们撒谎的证据。他和朱丽亚一起反抗所谓的规矩,他们找机会接近了奥布赖恩,拿到了“邪恶组织兄弟会”写的一本揭示真相的书(第二部分第九节),印证了这个世界实际运行的真理。以下是摘自书中的几句话:
-均富社会的存在,对统治集团是一种威胁。在某种意识而言,均富社会出现之日,就是等级社会崩溃之时。以长远的目光看,等级社会只能靠无知与贫穷维持。
-经济不平等现象永久化。
-所有反映我们这时代特色的信仰、习惯、趣味、感情和心态,一方面固然是为了要维持党的神秘性,但更大的用意是不让人家看到我们现有社会的真相。
-有数百万的无产者把彩券的存在视为活下去的主要理由-如果不是唯一理由的话。彩券是他们快乐的源泉、愚昧的证明、止痛的灵药和知性的刺激。
-在今天的大洋邦中,“科学”一词,名存实亡。大洋邦即使在科技上有所进展,其目标也是为了削减人类的自由。在实用技术方面,如果不是大开倒车就是停滞不前。
-她有过如春花灿烂的短暂时光,说不定有过一年娇艳如野玫瑰的日子。后来呢,突然发胖得有如施肥培养出来的果实,变得粗陋不堪。以后的生活就是在洗衣做饭、擦地板、缝缝补补的日子中度过的。先替儿女做牛马,后来又替儿女的儿女做牛马,三十年如一日,而她的歌声由头到尾没停过。
后来温斯顿和朱丽亚自然被抓到了,审问温斯顿的人正是奥布赖恩。
为了掰正温斯顿的思想,为了让他看清伸出的是五根手指,而非四根,为了让他死心塌地地跟随老大哥,奥布赖恩针对他的弱点,用尽各种酷刑。依我来看,奥布赖恩是老大哥的人,隐藏至深。
最后温斯顿被改造成功了,他接受了2+2=5,他背叛了曾对朱丽亚承诺的爱。他听到大洋邦击败了欧亚国的捷报后,完全爱上了老大哥,并如愿吃了子弹。
这个绝望的结局让我胸闷气短。
《1984》介绍说是虚构的未来社会故事,其实是内涵苏联当时的社会环境。其中虚假成分多少,真实成分多少,相信在社会中走过几十载的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计量。
看完《1984》,想了很多。越想越乱,想自己有没有被控制洗脑,想所处的社会是否运行正常。想现在,想未来……想《1984》里的情节,想身边的人和事……
越了解,越思考。越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我知道此刻的我思想是自由的。
多一个人读《1984》,就多一个自由的人。这是我认为不应只看一遍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