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水石教授在《臂肘社会》一书中写道:“竞争带来的悲剧之一,就是以他人的不幸作为自己幸福的基础。”现在如何,你又是怎样的呢?有没有被数字、猜忌和妒忌包裹全身?是否期待他人的不幸,就像期待自己的幸福那样?
我想在书中说三句话:第一,希望你最终幸福;第二,希望你成为好人,身边有好人相伴;第三,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人,我认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我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幸福而做,人也是为了幸福而生活。
可是,幸福究竟从哪里来呢?我们周围有那么多人,有将人连接起来的爱。我想幸福就开始于人与爱。
我是一个有很多梦想的人,我希望自己的将来继续做个充满热情的人。我想把周围变得更温暖。即使走在自己想走的路上,我也会犹豫,不知道这条路是否正确。想到以后的路,以及此时此刻的这条路可能充满危险,遍布艰辛,我也会产生挫败感。每当这时,安慰我的都是我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热爱,以及守护在我身边的人们。
但愿我们可以对讨厌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尽情地与自己的过去竞争。不过我们在自责的同时,也应该留出充足的时间来安慰自己。
我想对你说,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做圆融的人。你可以偶尔发泄怒火,偶尔肆意直言,偶尔流泪,依然会有很多人喜欢你。你完全可以这样做。
一定要记住,有人爱你,你也是某个人的骄傲、某个人的安慰。永远都要相信自己能行,不要再因为别人随口说出的话而受伤。你过的是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人生。希望你不要去比较,也不要妄自菲薄。希望你寻找属于自己的色彩,不要羡慕别人,继续尝试新事物就好了;也希望你对新结识的人敞开心扉,不要舍不得。
可是善良就是善良,好欺负就是好欺负。因为善良而显得好欺负,这不是我的问题,而是觉得我好欺负的那个人的态度有问题。两者只是毫厘之差。如果将这两者分开来看,那么想法和心态也就都顺畅了。现在的我,不想再因为我的善良,去亲近彼此有着不同情绪而无法沟通的人。不过我也不想因此对身边的人说带刺的话,不想为了保护自己而筑起堡垒,也不想怀疑别人是坏人,或者因为担心受伤而心怀恐惧。我不想那样生活。我还是想做个善良的人。我只想成为“我”。
在艰难的日子里,我常常把自己想象成一股流淌的水流。从高山流向大海,会遇见鱼,会遇见巨大的石头,也会和其他的水流汇合。一切都会在流淌中经历。然后,迎接我的是平静。
既然已经发生,既然在预科之中,何不坦然接受?与其烦躁,不如微笑;与其焦虑,不如从容面对。
忙碌越是继续,糟糕越是反复,从容就越是困难。不过越是这样,越要学会远眺,学会放松心情。明明是要过去的事情,何不从更好的角度去解读?这样应该会更有意义吧。
求同存异,努力给予认可和理解,尊重人的多样性。
不强求别人同意自己的想法和信念。意识到时代在变化,培养适应变化的意识。你认为正确的可能是错的。从所有人身上寻找值得学习的地方。人与人之间不存在高低之分。有勇气随时敞开耳朵和心灵。遇到好事,首先想到别人。当别人记起我的时候,会觉得我是一个“好人”,心底一暖。
以后我还会扮演更多的角色,但我还是想保有一颗清澈的心,生活下去。即使再遇到很久以前的缘分,也不会赶到尴尬,而是问候这些年过得如何,为对方祝福,要安宁和幸福。我希望自己永远拥有这样一份内心的从容。
围绕着你的那些传闻是否真实并不重要,大部分人都只愿看自己想看的那一面,所以不要屈服于他人的目光。即使你展现不出你想展现的样子,但是至少不要太过在意他人。
尽管这样,我还是会全心全意地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为对离开的人少些遗憾。无论如何,我总是在人际关系中抱着“既然如此”的想法。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周围人身上,这样才能更多地爱他们。心灵、关系与爱都是这样,只有当你付出所有的时候,才能明白它的真正价值。
痛苦也有保质期,迟早会过去。
认同感、共鸣和纽带让人获得心理的稳定。有可以依靠的人,与人保持不间断的交流,有人接纳我本来的样子,无所求地爱真实的我,心灵才有安歇的港湾。我希望一直有这样的人陪伴在身边。
我承认和接受多样性,也会去寻找自己的色彩。即使所有的人都发光,即使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色彩,集体的色彩也不会因此而变得奇怪或另类。发光的方法和色彩多种多样,不必千篇一律。希望你能以自己的色彩和光芒,为人生注入幸福。
人的性格也不会突然形成。真心来自态度,话语包含心态,热情来自行动。没有什么是空穴来风。数十年形成的性格不会轻易改变。不要试图改变别人,也不要因为对方不改变而失望。请记住,别人随时可能离开你。即使离开,也不要太悲伤。离别不可避免,而爱则常在身边。
即使信不过的人比信得过的人更多,然而冬天越冷,春天也就越近,一切都会变好,所以我还是愿意再次相信。
想法延伸为语言,语言延伸为行动。
我们不妨给各自狭窄的心一些留白。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因此要认可和理解彼此的不同,进而努力去理解对方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