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朋友说TF1-2 收到13份,过关的只有3份,朋友回,评审太严了。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这不过是大家听闻一个事情下意识的第一反应,也许是因为大家都觉得简单,所以一定是评审喜好或者尺度问题。
就这个问题和部分分舵教育长老交流,发现:
1.大多数时候。实录的最后1公里,都是靠1-2的实录考核官
2.分舵参与拆书的人本来就不多,希望大家都过
3.每一次出问题,我们都当成分舵集体踩坑
4.学习者个人疏忽了
5.一级级别的考核应该是鼓励性质,老挂掉,挺打击新拆书家
等等
以上的观点没有对错,这让我想起行为分析模型,就是决定一个人或者一个集体的行为,分别有3个方面:知(认清自己的角色,要干什么?)——能(搞清楚做事需要的技能和知识,要怎么做?)——愿(搞明白做这件事的动力,遇到阻碍了怎么办?)
知:(见链接)
能:
翻开拆书家手册,TF1-2 6大技能点:
1.R拆页
2.分组指令
实录中建议在图书介绍或者A1指令前有明确的分组的指令体现
3.I的技能
总结出一个【I】结构大致框架,即【I】环节应该大致包含5部分:
1)片段主要讲了什么(What);
2)为什么要这么做(why);
3)这个方法/套路的具体做法或行动步骤( how);
4)举例证明(至少有正面例子)(example);
5)适用边界条件(where)。
4.A1和A2指令
5.学习者案例
6.整理实录
拆书家在1-2实录上传中常犯问题有“花、无、缺”三种:
1、花:眼花缭乱。在【I】环节,几部分内容毫无层次感、不换行、拥挤不堪的堆砌在一起。
2、无:毫无踪迹。如,开场无图书介绍、无分组技能点,结束时无小结和致谢。
3、缺:缺三短四。【A1】、【A2】环节,有拆书家提问,缺少学习者案例记录。
在审核员眼里,触犯了“花无缺”这位尊神(古龙武侠小说《绝代双骄》中人物)的,甭想一次轻松通过,差不多都得打回来更新后重审,或者是“请大侠重新来过”。
针对“花”的解决建议:
1)在各技能点呈现之前,用【学习目标】、【What】、【Why】、【How】、【细化步骤】、【不那么做的坏处】、【预防异议】、【举例说明】等标记把技能考核点主动标注出来,让审核人员一眼可看到,便于及时审核;
2)这样做,同时也可提醒自己首先要从整体框架上看是否完备,其次要检查各技能点是否都做到、做好了;
3)段落适当开头缩进、及时换行。
针对“缺”的解决建议:
1)案例采集要抓要点,关键词,简洁,清晰为上,不必啰嗦;
2)可根据当场复盘、观察家反馈、自我探索、事后反思、可适度对实录做再加工;
3)案例采集方式多样化:分舵层面每次晋级指定记录员、拆书家委托指定专人、拆书家自己有心留意和快速记录、听录音。
愿:(见链接)
如何避免实录不被退回呢?
个人层面:新手拆书家搞清楚TF1-2 实录模仿TF1-2参考实录要求整理的6大技能点并参考上面的实录进行整理
分舵层面:构建分舵打怪升级的系统:
会员长老彻底地激发拆书家过级的愿动力,
师父辅导拆书家能力,
教育长老传达相关的角色定位和拆书规划,
观察家站好裁判和导师的角色。
分舵教育组最好有人轮流负责检查实录,减少出现“花、无、缺”的实录再提交!
如果再多一些教育长老反馈说,每一次出问题,我们都当成分舵集体踩坑,那么我相信这样的系统构建并自我完善,过级不再是一件为难的事。
我们一起搀扶着这些新手拆书家走好TF1-2实录的最后一公里,帮助它们完成从见便签到见技能,再到见问题,见始终,释放学习者的能量!
ps:文中技能讲解部分全部来自拆书帮蜀汉分舵三级拆书家 杨聚东杨舵简书。更多技能点解读移步大神简书“做一枚有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