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来美国看儿子,儿子带我去外面吃早餐的时候,我对服务员非常客气,儿子跟我说,“用不着对他们那么好”。那句话顿时让我想起很多画面,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时间已经不断了,但对外国人自古以来都太好了,总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子曰”招待一切不会说中国话的人,无论黑白黄棕红,一律上宾。业内更有不少在自己老家混不下去的,到了中国自己还找不着北呢,就被一众热情的国人簇拥着捧为“专家”。这些“专家”一开始还是忐忑的,后来就越来越敢“招呼”了,免费的酒喝着,免费的饭吃着,免费的姑娘搂着,满嘴的胡说八道喷着。不少国人吃亏吃在两点,一个是外语不会,所以心里先怯一城,第二个是天生的人种不自信,所以,见了外国人,嘴角总不自觉地就往上翘。
儿子在美国生活两年多,发现他那种彬彬有礼又落落大方不卑不亢的状态很好,那是中国人应有的自信。对外国人,要像对每个人一样,不用刻意。
旅途中遇到了一个事,让我想起了儿子跟我说的那句话。一天傍晚返回酒店房间后,发现房间没有打扫过。我想估计是搞卫生的粗心错过了这个房号。谁都难免出错,可以理解,所以晚上出发前路过前台,我跟值班的说“请你们把我的房间整理一下,今天没有人给我打扫房间”。对方问我是不是门上挂过“请勿打扰”,我说睡觉的时候肯定挂过。对方回答,“搞卫生的如果看到你房间挂了牌子,就会跳过你的房间直接搞下一个房间,不会回来再搞了,而且今天估计下班了....”
我一听,靠,这是来劲拱火儿啊!我说,“如果挂过牌子就有可能出现你说的情况,你们应该在客人入住的时候明确地告知客人,或者写在房间里,让客人知道挂牌子有打扫不了卫生的风险。没有人跟我说过,也没有看到这种提示。所以,我现在必须要我的房间收拾干净!”
对方虽然是黑色皮肤,但瞬间还是看到他脸红了。矫情,就得这么噎着治。美国的服务业蓝领牛逼惯了,要在国内,这样的早就给收拾了。本来以为事情结束了,不想这时出来一个拔横儿的。
一个块头儿大的女的突然出现在我眼前,俩大眼珠子跟要瞪出来的似的,满脸假真诚地问“有什么可以帮你”。我重复了我的要求,“我要求把我的房间收拾干净。”这傻逼迅速把局面推向反向。她根本没听明白怎么回事,就开始矫情、找辙,说床单不是每天换,床头有个小牌,绿色的,你要换床单得把那个牌子放床上,等等,否则我们.....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还在那儿瞎矫情。我的回答也很直接,“你们以后在客人入住的时候记得好好EDUCATE(教育)你们的客人,你们没有EDUCATE(教育)过我,所以你说的这些跟我蛋关系没有(none of my business) 那是你的事,我的房间必须收拾干净。”说完,掉头就走。身后那经理肯定一脸黑。
晚上收工回来看到房间很干净,浴巾毛巾也都换了。再次想起跨文化交流中的中国态度该如何定位。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用其矛攻其盾就好。我们擅长的是窝里掐,对外咱也用不着掐,把道理说明白,别心甘情愿忍气吞声吃哑巴亏就是自信了。很多人会担心语言不通,其实没事,都有翻译软件,把中文输进去,翻译什么文字都行,语言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