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阅读《班级创意管理的智慧》
谨记超限效应,合理运用
教师常常叮嘱学生遵守行为准则,但学生常常不把它们当一回事。为什么学生显得越来越叛逆?为什么我们觉得学生越来越不容易教了呢?请回顾一下,我们在教育学生时,是不是像僧人念经一样叨念个不停呢?我们担心学生听不明白道理,对他们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其实,过多的重复将使学生的心理产生“超限效应”。
所谓“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为什么学生会产生“超限效应”?
第一,习惯性指责。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常常不止一次地重复相同的面对学生的错误,班主任习惯不停地一开始听到老师的批评,学生会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羞愧,但由于班主任批评起来没完没了,就会产生不耐烦甚至讨厌心理,最后被逼急了,还会出现与班主任对着干的逆反心理。“你不爱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
第二,存在偏见。看到学生犯错误,特别是曾经犯过错的,班主任就会用“有色”眼光看待他,甚至喜欢“算旧账”。
第三,过度表扬。对于表现良好或者学习优秀的学生,表扬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无节制、过度地表扬,就会让表扬失去鼓励的作用。表扬的话语听多了,学生就缺少“敏感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在运用“超限效应”时,要学会掌握“度”,避免产生“物极必反”的消极效果。
我们班的王杰同学,下课一直爱疯跑,为这批评了很多次,他依然我行我素。我在想,在王杰同学的心理可能早产生了“超限效应”。所以任凭你磨破嘴皮,他还是那样。读完这章,针对王杰课间爱疯跑的现象,瞬间有了新的办法。那就是让他课间有事情可干,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让他每个课间去帮老师拿当堂要用的书本和练习。一来让他课间有事干,二来增加他在班级的存在感,天天去各科老师那,慢慢的也会增加的他的自信,说不定他也会爱上学习。
如果一味指责,不仅不能不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反而会让他们丧失前进的信心。寓批评于鼓励之中,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