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 强者不抱怨环境,只解决问题

每年都有新挑战,今年挑战特别多,今日的两项工作经历,让我感触颇深:强者不抱怨环境,只解决问题!

一、谈判中的心理博弈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上万元的谈判——展演场地,有了之前和西北大学的经历,这次与场地方的谈判之路有了经验但也充满坎坷,经过多次沟通,终于迎来了新的转机。我发现对方的小漏洞,并以此为突破口,试图争取更长的参赛时长,然而,在与负责人反复周旋,提出延长时长或降价的要求后,却陷入僵局。面对老大“必须谈下来”的隐形指令,我感到信念摇摇欲坠。但关键时刻,我决定放手一搏,必须去现场交流,展示一下我的担忧和不如意。

原因是两个展厅在一层楼离得比较近,很有可能出现两个展厅声音干扰的情况,所以今天约了他们的技术人员去现场实地查看测试,测试之后,我发现影响不是非常的大,就和他们的负责人以此为由沟通时长的问题,她也表示尽力了,实在没办法。最后我想起母亲砍价时的果断,我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礼貌地向对方表达感谢最近一个月的辛苦带看和协调,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毅然转身离开,那个沈老师的笑容都僵住了。

但这看似决绝的举动,实则是我精心设计的心理战。走出场地后,我强装镇定,在门口做起了“假动作”——佯装给领导打电话汇报情况、回复微信,不敢回头确认对方的反应,也同样知道我必须得给自己留个活口进行下一次的谈判,这一刻,我深知这是一场心理上的较量,胜负在此一举。

果然,我的策略奏效了。沈老师匆匆跑过来,告知我他们与大老板、院长再次协调后,不仅将时长延长至11小时,还给予了半小时的弹性时间。那一刻我心里狂喜,于是乘胜追击,以“两个场地声音可能互相干扰”为由,成功说服对方为我们争取用餐场地。这场小型谈判的胜利,让我深刻体会到,在谈判中不仅要有清晰的目标和策略,更要敢于冒险,善于把握对方的心理。

二、极限排期的未雨绸缪

打印出来的具象化

今年的运城市赛,颠覆了我对排期的认知极限。一天内要安排260多人参赛,每组13 - 14人,这几乎达到了排期的极限。而大家的客户都是不可惹的人物,手心手背都是肉,发出去的反馈大家只要不回我,那就是没有沟通的空间,必须按要求排。但我深知,按照表格上的8点开或者8点半结束,根本无法按时完成。但由于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没有人选择让步,只能在表格上标注“理想时间”,以应对当前的困境。

然而,我明白这只是权宜之计,必须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我预想了比赛当天可能出现的情况:机构反映延时严重,外地机构赶不回去等。为此,作为厅长我给大家准备了应对话术,例如向机构解释“人数确实比较多,今天已经开启第二现场分流了,调您的时间会导致整体混乱,后面的机构也要调,整体时长还是会晚,您再耐心等待一下等等”或者根据明天查看的场地实际情况,如果人数实在众多,直接在第二现场进行比赛。

这次排期经历,让我意识到在面对复杂情况时,不仅要解决当下的问题,更要提前预判,强者从不抱怨环境,解决问题才是首要的!

今天的这两场“战役”,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谈判中那个“恶女人”般的自己,不过是为了守护公司的利益;排期时的无奈与思考,也让我学会了在困境中寻找解决办法。职场之路,充满挑战,但每一次经历都是成长的阶梯,今晚奖励自己三瓶东方树叶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