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嫁给下一代的最常见的方式是生孩子,把自己所有的希望和梦想都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背负,自己承担。承担个人的梦不可以,必须承担着大人的梦,承担全家人的梦。
有的人死了,仿佛活着。比如鲁迅。有的人活着,仿佛死了。比如我们。
生死之间需要有几十年的体验,但前半生的路决定了后半生。一个孩子小时候想有个天大的梦想,越长大越害怕自己承担不了梦想实现的可能性。逐渐缩小自己的梦想。到最后,梦想成了歌词。唱的人泪流满面,听的人寥寥无几。
我们想实现的事,想做的梦很多很多。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凭己之力来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太少了。但是女孩子多数都会选择一条路,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于是把自己的梦给予给结婚对象,对丈夫抱有非常大的期望。婚后才发觉,爸爸的位置多数都是缺位的。同时,做母亲的想让单位给自己的压力小一点。因为女性承受的东西太多了。
还有另一种转嫁梦的方式,生孩子。
“这世上有几种笨鸟,一种是先飞,一种是不飞,还有一种是下个蛋,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
先飞的鸟儿辛苦又劳累,可着睡眠的时间在奋斗。不飞的鸟儿大都在用生孩子的方式寄托那个未完成梦想的自己。
与其把自己的生命可能转嫁到爱人身上,或者下一代的身上。不如强大自身。
母爱或父爱有正面的反馈也有负面的反馈。对于孩子来说,负面的反馈好似噩梦。一个体态非常肥胖的女士强迫自己女儿不要进食,保持好的身材当个舞蹈家。一个未完成摔跤梦想的爸爸锻炼女儿们成为摔跤选手。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父母,用夺命连环call的方式给孩子打电话。上面的女孩也许成为了舞蹈家,但是却被扼杀了自己的生命活力。摔跤女冠军后来被拍成电影《摔跤吧,爸爸》。夺命连环call很可能使孩子得强迫症或衍生出其他强迫行为。
中国父母不是不爱孩子,而是爱的太多,太多了孩子感受会显现出来。远离父母们,压抑自己等。父母对孩子越是爱,就会越恨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像自己。
父母:为什么教你这么多遍,你仍然不会?
为什么晚上十点多了,别人家孩子都睡觉了,你还没写完?
为什么你卷子都是叉叉叉?
因为父母教的方式不对,教只是教,而不是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孩子不喜欢父母教的方式,不敢表达,只能愈发不喜欢学习。没写完是拖延的一种,因为补课到九点多,连吃饭都在路上完成。喝水都得少喝,妈妈说了喝水上厕所,听不到老师讲课的重点了。错的多是因为孩父母与老师教的方式不一致,孩子不知道听谁的,或压根没听懂。
我家的邻居孩子天天被母亲嘶吼着,快去做作业!父亲很少管孩子 作业,说的话也少,沟通明显欠缺,而母亲却超级强势,母亲35+的高龄生下孩子之后,天天让孩子补课。唯独工作日有一个晚上是休息的,其余时间都在补课中度过。母亲想让孩子成为英语一流、口才流利、作业双百、才艺双全的孩子,可孩子呢?原本很快乐的脸上笑的越来越少了。在四五岁的时候曾经获得过全市一等奖、各种金奖等证书荣誉。但是进入小学之后,成绩一落千丈,眼睛的光都愈发黯淡了。孩子总是看大人脸色。连一句小小的对话,孩子都要重复一遍。一个鲜活的 生命力就被如此扼杀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句话明显让人觉得遗传很重要。遗传重要,但是环境也重要。BBC纪录片《人生七年》中冲出底层的Nick是唯一一个进入中产阶级的孩子。因为在他七岁那年,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铁成为钢的过程需要一个粹啄的过程。粹啄同时是佛家用语,比喻机缘相投。大人把对自己的无力感转借给孩子,朝孩子怒吼的同时是自己的深深的无力感,自己无力,想让孩子有力量。于是各种抽泣、打骂、侮辱等一系列蝴蝶效应出现。把孩子整成一个负债人,父母来还孩子的债。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有自己的需要,所看所想。父母只需做观众,不用做导演。做孩子的导演,最后失去的不仅是父母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