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昨晚雨点噼里啪啦敲了一夜的窗,清晨起身,几个喷嚏止不住地打出来,吓得我赶紧把厚外套翻出来套上,心里直犯嘀咕:老天爷怕不是糊涂了?说好的夏日炎炎呢?这哪里是五黄六月的夏,分明是倒春寒又杀了个回马枪!莫不是老天爷也为屈子流了太多的泪,把热气都给浇熄了?
上午不得不和扫帚抹布跳起了“清洁圆舞曲”。擦窗棂时,竟瞥见去年那片漏网的深绿粽叶,干缩着身子,依然倔强地卡在窗缝里,俨然一枚被时光遗忘的书签。指尖拂过那粗糙的叶脉,心像是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老家厨房里那熟悉的热气腾腾,霎时漫上心头。
记忆里,端午清晨总是被老妈那“咚咚咚”斩切腊肉的节奏唤醒。灶火旺旺的,肥瘦相间的腊肉丁在案板上跳跃,油光晶亮,咸香霸道地钻进每一个角落。孩子们猴急,总是趁人不备抓颗蜜枣就塞嘴里,转眼就被黏稠的糖汁困住了牙,只能咧着嘴“嗷嗷”地求助。
妈妈则守在灶台前,守着那口大锅,细心地侍弄着层层叠叠的粽子。小小的厨房里,水汽弥漫蒸腾,汗水沿着她的脸颊往下淌,妈妈一边擦汗一边慈爱地笑着:“粽子要煮透才香!”一屋子人声、锅铲声、孩子们的叫嚷声,喧闹无比又温暖无比——那是浓浓的亲情乡情,恰似滚沸的麻辣火锅,滋味浓烈,直抵肺腑。
而此刻的屋子,静得好像能听见灰尘飘落的声音。这突如其来的清静,反倒让我品出一种别样的安宁。原来,喧闹是麻辣火锅,清欢是白水青菜,各有其味,皆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馈赠。
下午雨势渐收,与老友相约去文庙广场附近逛逛。雨水将青石板路洗得光亮如镜。拐进街角常去的小咖啡馆,小妹笑盈盈端来卡布奇诺。奶白的泡沫上,竟用焦糖酱歪歪扭扭勾画了个小粽子!轻泯一口,那微甜微苦的暖流滑入喉咙,是恰到好处的慰藉。
隔窗望去,街边卖香囊的老阿婆,正低着头,慢条斯理地给五彩丝线打着精巧的结。那专注又悠缓的动作,好像在细细编织一段温润绵长的时光。闺蜜忽然凑近,眼里闪着促狭的光:“嘿,还记得那年端午不?咱俩穷学生,凑钱买一个凉粽子,分着啃,眼巴巴望着河里的龙舟赛?”
我噗嗤一笑:“哪能不记得!那时候分吃一个粽子,都开心得不得了,真觉得又香又甜!”
归家路上,怀里抱着新买的艾草香包,深嗅一口,清冽微苦的药草香直沁心脾。清冷的空气里,咖啡香混着草药味,竟调和出一种奇妙的安宁感。回到家准备做晚餐,打开冰箱,一眼看到那袋赤豆粽,那是上周好友硬塞给我的"伴手礼",一股淡淡的暖意瞬间涌上心头——你看,清欢不是寡淡,是给生活留白后,突然尝到的回甘。
窗外,雨丝又渐渐密了起来。手机上翻出去年端午的相册,指尖划过那些定格的喧闹:老公被锋利粽叶划破的手指渗着血珠,儿子嘴角粘着的糯米粒亮晶晶的,老家院子里,父亲豁着牙笑得无比开怀……今年的端午清凉又寂静,反把去年那些暖烘烘的喧闹蒸腾得更加清晰可闻。
忍不住拨通视频,镜头那边父亲正举着个饱满的粽子,像个考了满分的孩子般炫耀:“瞧瞧!我自己包的!豆沙馅儿!”皱纹里漾开的得意劲儿,与去年他手把手教我捆扎粽叶时一模一样。不觉感叹,时光这贼,悄然卷走了节日的温度,却把某些瞬间腌成了美好的记忆。
晚饭就简简单单蒸了两个赤豆粽。坐在窗边,听着渐沥雨声,剥开素净的粽叶。什么也不添加,只细细咀嚼那纯粹的、温热的糯米香。质朴的滋味在口腔里缓缓铺开,熨帖着肠胃——原来最本真的糯米香,才是端午未曾更改的底色。
突然想喝口雄黄酒暖暖身子——结果被辣出了眼泪!这滋味啊,像极了生活:冷热交替才够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