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读《万万没想到》(万维刚著)和《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 . J . 艾德勒 & 查尔斯 . 范多伦)这两本书,在书中都提到了关于如何阅读的事,在这篇文章中,结合书中观点,聊一聊对阅读的看法。
说到阅读,很多人都不以为然,阅读有什么可说的事情?
但一些细心的朋友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近一段时间,关于如何读书,好多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有些意见甚至大相径庭。
有的人主张速读,半小时读一本,一月“拆书”几十本;有人主张只字不差的研读,不求快,只求慢慢理解。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许多人没有了头绪。
今天,咱们就一起理一理阅读的那些事儿。
首先,应该明白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1,为了娱乐而阅读;
2,为了获得信息资讯而阅读;
3,为了提高理解力而阅读。
很明显,能看的出来,为前两个目的而进行的阅读,对一个人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都不会有很大提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阅读。那些虚幻类的小说以及报纸、杂志都属于这个范畴,所以说,读一辈子的报纸,不会对你能力的提升有明显改善。
只有把第三个目的作为阅读最终目标的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读书人”。(仅仅这一条标准,把许多自认为是读书人的人卡在了门外。)
那么怎么理解,“为了提高理解力而阅读”这句话呢?
也就是说,阅读者在开始读一本书的时候,作者一定有着比阅读者更高的理解程度,阅读者 通过书中内容的描述向作者学习,最终,达到与作者相近的理解水平,完成一次理解力的提升过程。
由此看来,读什么样的书很重要,就如同你方向把握不对,即使怎么向前努力都是徒劳的。
在希腊,人们把那些读错书的书呆子——集阅读与愚蠢一身的人,称作“半瓶醋”(Sophomores)。
至此,我们明白了应当读什么书。
其次,就是怎样阅读的问题了。
阅读,就像是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在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在学习。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把阅读的艺术分为了4个不同的层次:
1,第一层阅读,基础阅读。
也就是初级阅读,是指具有小学水平的人都能进行的一种阅读,也是最基础的阅读。
2,第二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
这种层次的阅读,与我们平时所说的速读差不多的含义,它重点强调须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一项阅读。
检视阅读,目标是从表面上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的是书的表面所教给你的一切,理解书中简单的重点。通常,对一般内容的书来说,采用这种阅读方式是挺划算的。
3,第三层次的阅读,就是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者说是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它要求在无限的时间里,主动进行的最好也是最完整的阅读。
这个层次的阅读万维钢老师在《万万没想到》书中,称为“强力研读”,“强力研读”更强调的是主动的心态和刻意的练习。
对于为提高理解力而进行的阅读,大多属于分析阅读的范畴,它要求读者,紧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读到这本书成为自己为止。
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4,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是最系统化的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并列举 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比如,论文写作时进行的阅读就是属于主题阅读。
第三,怎样提高阅读的能力?
1,两遍式读书法。
一本好书,读一遍你不可能掌握到其中精要,反过来说如果读一遍就够了,那么这本书也不值得仔细去研读。我们所说的思想类书籍,不是什么学术著作,所以也没必要读三遍。
第一遍,通读。大致了解作者的意图即可。
读第二遍的时候,写下读书笔记,这时不是每个字都要读了,专注于书中思想脉络、逻辑架构,边读边记笔记,直至读完。
读第一遍是为了陷进去,第二遍是未来跳出来。
2,提高分析阅读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的过程就是咀嚼和消化一本书的过程。
好的读书笔记不是摘要概括,不是流水账,好多人用“思维导图”来代替读书笔记,我认为这种方法意义不大。
好的读书笔记,必须清晰地表现书中逻辑脉络,书中所有亮点,同时记下自己的看法、心得,还能发现这本书与其他书的关联的地方。
不妨,从你手上在读的这本书开始,试着开始写读书笔记,按照上面的标准来写,假以时日,收获准会让你喜出望外。
最后,关于阅读,我能与您分享的就这些,希望在对您读什么样 的书,以及如何提高阅读能力方面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