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投
二、随笔
01
昨天看B站一个叫丰言疯话的UP主的一期节目,叫《“穷二代”的生存、精神和婚恋,是怎么陷入大溃败的?》
内容把目光集中在农村出身在城市打拼的农民工、农村大学生以及他们的婚恋困境,说得很悲壮:
“上一轮泡沫狂欢里,由于女性心理预期已经被阶层跳动的幻觉大规模拉高,而现实中能够买单的人越来越少。
穷二代的都市生活方式以及顺利完成家庭再生产,取决于上一辈的支持程度。
一旦家庭无法有效支持,年轻人便很可能无法走进婚姻;
哪怕缔结了婚姻,在城市安家,也可能因为生活无法维系而分崩离析。”
02
“一种新的剥削方式正异军突起,正蔚为大势,在经济“脱实向虚”的临界线周围滑动,以双虚财富为大杀器,力推金融财富、智能财富、身份财富、贷租财富的恶变,正在实现对民众最疯狂、最凶险、最快捷、最全面、最大规模的洗劫。
一次次996,一次次PUA,一次次被割韭菜,一次次被被房东赶走,一次次被基层教育,一次次被丈母娘拒绝,都足以让他们破防。
穷二代们为什么总喜欢看左边的风景,因为2.0版的程序出了太多bug,3.0版才刚刚建好文件夹,不管里面有没有内容,但至少是个精神寄托。
在城与乡的撕扯之中,穷二代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危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小镇人)?
城里人不接受他们城里人的身份,而他们自己也不接受自己农村人(小镇)的身份。”
(这其实是一个社会学问题,他的参考资料:
《贫富二代不约而同的改名隐喻的阶层调适》曹林
《中国农村的生活方式危机:中产化的“农二代”,与不得不自养的老人》新乡土)
03
为什么我会对这样一个“穷二代”的话题有共鸣?
我是从小见证过家庭的贫穷与发展的
我爷爷的亲爹,也就是我亲姥爷曹氏,离开家乡后不知去向,我姥姥改嫁给一位姓彭的光棍
我爷爷是曹氏地主阶级的儿子,这意味着找个老婆都难,好不容易找到我奶奶,又生了四个娃
所以,我的父亲是老大,我的父亲是60后,在湖南南县的一个穷乡村出生,是标准的农二代和穷二代
我的父辈这一代青年时期正值改革开放,所以他们那个时代的农村主题就是:学个技术,出门打工
父亲依靠我的姨爹来到了荆州沙市,进入了建筑行业
为什么湖南人却来湖北沙市,而不是去省会长沙?
一个是离得近,二个是村里很多人都往这边跑
04
湖北沙市虽然是一座小城市,但在某些时期,其知名度远高于荆州
在中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中,沙市就被日本人作为开埠城市发展商贸业
从此,沙市得到了长足发展,迅速成为湖北繁盛之城,有“小汉口”之誉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沙市轻工业发展达到鼎盛,从这里诞生的名牌产品数不胜数,活力28洗衣粉、沙隆达农药、荆江热水瓶、鸳鸯牌床单,哪一个不是热销海内外
尤其是活力28洗衣粉,随着“活力28,沙市日化”的广告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全中国人一夜之间都知道了沙市
城市发展起来了,那么建筑行业(乙方)也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他从一个泥瓦工开始,后来专门学了工程技术,慢慢的成为一个建筑行业的工程师、项目经理
我的父辈和亲戚从来没有体制内的工作经历,所以,我从小见过的能够出人头地的,都是建筑行业的草莽之辈,很多小时候认识的包工头后来都成为了大老板(虽然近年又衰落了)
05
我从小在工地长大,每天都见到各种农民工,我也是家族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也在大学入伍两年
所以,我对“农民工”、“农村大学生”、“农村兵”、“城市兵”都不陌生
我在城市上高中,上大学,所以我十分清楚跨越农村和城市的“心理阶级”是多么艰难
UP主的视频为了煽动情绪,总会戳一部分人的痛点,挑动我们的神经
普通中国人的阶层真的那么的难以跃迁吗?
回归理性,我的真实体验其实并非如此,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白领,成了老板,电商行业尤其如此,
也有一些城市的同学在事业单位,但是两者并没有感受到其中的巨大“心理阶级”
真正让我实打实的觉得能够严格区别阶层的只有一个东西:房子
06
如UP主所说: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城市人对他们那份“乡下人”的歧视呢?
答案就在于房地产,因为今天的中产阶级文化是被房地产确立的。
2000年以后,房地产越来越注重“文化品位”,动不动就“上流居所”“贵族领地”“生活美学”,将房子和人生幸福高度绑定。
而中国人在城市居住的地方,通常叫“小区”,这是一种空间和生活文化的区隔,与外面的空间和外面的人,有十分清晰的边界,小区与小区之间,天差地别,他们也常常充满着阶级敌意。
在一般人看来,在高档小区居住的人就拥有“高素质”,在低档小区居住的人就拥有“低素质”,而没有房产到处搬家的人,就是社会盲流。
房地产在底层设计上,又和教育、医疗资源高度相关,所以无论从经济基础,还是文化品味上,房子都成了中国人一生都摆脱不了的坟墓。
打工仔们由于常年居住在城中村和贫民窟,生存环境造成他们无法融入中产阶级文化,接受到的阶级歧视比其它人更严重。
大学毕业生跟农民工不一样,他们受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文化的洗礼,从“素质”上说,好像没有太大问题,但是经济收入和劳动条件依然处于社会底层。
尽管穷二代中有不少人上了大学,但就业的前途渺茫,工资也仅能糊口。
因为好工作基本上都被强势阶层夺走了,比如,因待遇不错,电力系统作为绝对的垄断行业,一直是人们向往的就业热门,但是这些“上岗证”,大多数都被内部消化了。
穷二代基本被排斥在正式的组织体系之外,他们很少加入工会,也没有党团生活,更没有单位体制的庇护,因此,当他们在工作岗位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反抗的方式就是选择离职,这是弱者的最后武器。”
07
乍一听这番话,可能在大城市打拼的外地人会有一些感同身受,但这个说法不能说明阶层固化了,反而应该说明大家都有一个奋斗的标的物——房子
房子是可以通过你赚钱去买的,所以你只要想着如何赚钱就好了,又不是不保护私有产权(正在完善),人口流动以及市场经济都给予了每个体制外的人几乎同样的机会
高房价以及体制内有双轨制的优越性,那是另外一个话题
高房价,你可以选择离开大城市,留在大城市就得承受那一份艰辛
教育对于阶层跃迁的重要性其实有限,重点还是“人口移民”,比如当初我父亲不去沙市,而是选择去了杭州、上海或者北京,那么现在他的房产价值就完全不一样了
体制内虽然很爽,但是也注定无法在商业领域实现真正的解放思想
还有,有一些人比我们生活更加优越,只要不是违反法律,那是人家的本事
日本企业家盛田昭夫说:“你凭什么认为你十年寒窗抵得过我三代从商。”
有时候阶层跃迁不是靠一代人完成的,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且你守得住也需要那种优秀的思维方式
古语云(据说是鬼谷子说的):
“你只知道辈辈开荒不如十年寒窗,十年寒窗不如三代从商,三代从商不如祖上扛枪,也没有乌纱帽香。
人分三六九等,肉分五花三层。
却不知道,只有你开荒,你儿才能得寒窗,你儿有幸得寒窗,孙辈才能得经商,才能识得乌纱帽,才能得归田园,不用开荒。”
08
关于阶层与阶层跃迁这个话题,我专门去看了这方面的文章和罗辑思维的节目《共同体的意义》《即将到来的阶层社会》,
对比国外,比如德国和美国,可能"穷二代"会更加绝望
比如《反社会的人》这本书里提到的:
德国层的富有阶层的财富和老百姓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这就是经济的充分金融化带来的结果。
在德国今天,有两个词已经分开了,一个叫富人,一个叫高收入阶层。
什么叫收入?是你要付出劳动,然后才有收入,那可能有的人干一个小时挣二十,有的人干一个小时挣二十万,这好像区别很大,但是本质上是一样,你都要付出一定的劳动时间。
那真正的富人怎么挣钱呢?富人挣钱的本质是靠钱来生钱,而不是靠出卖自己的劳动时间来挣钱。
举个例子,比如说德国很著名的宝马公司,他们的CEO年薪当然很高,但是获得这个年薪的前提是你真得花时间去经营公司。
而且这年薪跟你身后的股东每年获得的收入怎么比?宝马公司有一个接近50%股份的股东,叫匡特家族,他们的财富是用百亿美金为单位来衡量的,你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年收入跟他怎么比?
德国富人圈子里95%都是挣这种拿钱来生钱的钱,只有5%才是所谓的高收入阶层,什么德意志银行的总经理、宝马公司的CEO,这帮人在富人圈子里算是边缘阶层。
富人和高收入两回事,而对于穷人来说,我再怎么奔,最多奔到高收入这个阶层,孩子好好上学,毕业之后进大公司,然后一路爬到CEO,再往上爬,到富人阶层,没有阶梯了,那个阶层它当然就是平行社会了。
德国穷人当然不穷,但是他们生活在另外一种绝望之中:
德国的本国穷人可以主动地长期失业,什么都不干就可以享受月入几万人民币,
那么荣誉、勤奋、效率、社会参与、社会责任等等工作的意义你是没法享受的,这些穷人完全丧失了自制的能力,就是自我约束。
这本书里介绍,一男一女两个穷人在一起睡觉,只要这个女的敢说我怀孕了,这男的收拾行李就走。而且大家也不觉得这好像不负责任,是一种败德的行为,大家觉得很正常,因为心知肚明,政府马上就会接管这个孩子。
09
美国的教育分层则更加严重,一个美国高中生,如果就要上哈佛、耶鲁,他有三条路:
第一条路,就是你得有特长,尤其是能把有钱的家庭给挑出来的体育特长。
第二条路,就是家长得是校友,简单的说,你的父亲上过耶鲁,那你的儿子上耶鲁,那就要轻松得多。
第三条路,就是捐款。
中国的应试教育,给穷人、社会的底层人士多少还能看到一点希望,但是在美国的应试教育下,那个社会分层,那可叫铁门槛,想越过它太难了。
美国穷人的标准是家庭年收入低于两万美金,一年十三万人民币,在中国就不算穷人了,而且美国的穷人还能享受大量的福利。
其实在美国这么富裕的国家,你想摆脱贫困非常简单,你只要做到三条就可以了:
第一条就是结婚之后再生孩子;
第二条是高中毕业;
第三条,有一个全职工作,基本上你就不会年收入低于两万美金。
可是美国穷人做到这三条就很难,他真的就做不到,因为他们没有自控力,
所以很多是年纪轻轻,比如说16岁就把孩子给生了,然后那个男的也不会负责任,就跑掉了,
所以美国的底层穷人一大半都出生和生活在叫单亲家庭,这样的家庭能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10
当然,中国正在剧烈的社会分层,而教育分层也将会巩固这个社会分层,这个分层会越来越难跨越
当人们讨论阶层和阶层跃迁时,经常会讨论教育、行业、城市、机遇、时势这些概念
而更加最重要的因素是——认知——在一个人尚未进入他想要去的那个阶层之前,最好先了解有关于那个阶层的一切,尤其是其中的人如何思考问题
阶层对应的也许并不仅仅是收入或者房产,更多的时候它有关你对于社会的认知和生活方式
今天的中国,社会分层还没有最终形成,教育分层还比较久远,所以这仍然是一个大好的时机,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而超越自己的阶层
我所理解的认知,是建立在自己不断行动的能力圈内的,可以不断积累和发展的一种哲学体系
三、时间
1、00:03-07:21 7小时18分钟 睡眠
2、07:21-09:26 2小时5分钟 洗漱、早餐
3、09:26-09:55 19分钟 关注流量
4、09:55-10:06 11分钟 打坐
5、10:06-10:41 35分钟 如厕、更衣、闲聊
6、10:41-13:03 2小时21分钟 开车去大庆路、与岳父岳母及客人在大庆路民间厨房吃私房菜
7、13:03-19:05 6小时2分钟 陪岳父的兰州客人逛:荆州博物馆、关帝庙、荆州城墙、开车回大庆路吃饭、关注流量、大庆路午休、晚餐、开车送岳母回窑湾、开车回家
8、19:05-19:30 25分钟 关注流量
9、19:30-20:36 1小时6分钟 补日记
10、20:36-21:00 24分钟 定投、发文
11、21:00-21:09 9分钟 十平台发文
12、21:09-21:36 27分钟 洗漱、更衣
13、21:36-22:00 24分钟 哄娃睡觉、闲聊
14、22:00-23:42 1小时42分钟 尝试入睡失败、看书《在孩子下次生病前》至195页
15、23:42-00:38 56分钟 睡不着洗澡、更衣
16、00:38-02:38 2小时 吃零食、看书《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至208页
——彭壮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