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节,当下除了老牌民刊之外,一些打着“民刊”的幌子新办的刊物是令人堪忧的,这也说明了“民刊”这也特殊诗歌形式在当下日渐式微,这到不是说新兴的这些刊物有多么的不堪,而是它们基本上都不满足一本民刊该有的态度,这个“态度”对于我个人而言甚至有些时候要比诗歌文本要重要的多。当下,所谓的一些民刊就是毫无态度可言,也就是一种对于诗歌的定位,随便找一些成名或未成名的写作者杂糅在一起,然后有条件的花钱找正规渠道出版,没条件的以自印的方式进行内部交流,当然,这些都是其次,最重要还是文本,时下所谓民刊大部分也就复制的一些官刊,这里不应该是复制,照搬应该更恰当一些,就是找一些在官刊上发表过的作品再印刷一遍,你说这样的刊物有何存在的意义?除了耍一把文青的瘾外还有什么?说的简单一点,一本民刊就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态度,不一样的诗歌理念,写点和别人不同的诗歌,这才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民刊,也是一本民刊存在的最大意义。用一个字来表达就是“新”,不仅仅是诗歌文本的新,还要持续不断的挖掘出新人,老诗人已不屑你去推,在官刊上经常发表作品的作者也不需要你去推,这才是一本民刊经久不衰的法门,符合一本真正的民刊,尽管现在民刊被经济,自媒体等方面所冲击,但民刊的地位永远是不可替代的,不说古代,西方,就汉语诗歌近现代那些真正在诗歌上有所建树且有极大创造能力的诗人大多出自民刊,是这部分诗人在推动汉语诗歌在向前发展,所以说民刊对于诗歌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办一份民刊是非常困难的不仅需要经力还要一定的资金去支持,这就使大部分民刊无法坚持下来,最终只能了了收场,所以说那些一生都在办民刊的诗人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不仅仅考验了他们的韧性也锻造出了钢铁般的奉献精神。总之,民刊这种特殊的诗歌形式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对于汉语诗歌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不仅体现在其文本的探索、多元,先锋性上,也体现在精神的独立性上。
谈话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