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武夷山北鹿的江西铅山,境内山青水秀,峰峦起伏,气候湿润,油茶遍布。由武夷山北奔流而下的铅山河,从古镇永平穿流而过。生活在沿河两岸的人们,除了尽享这秀山丽水之外,对山茶的钟爱更是与生俱来,情有独 钟。用传统方法压榨出来的茶油,在这里,成了人们一日三餐不可缺或的最爱。
茶油又称山茶油,这种中国特有的品种,纯天然高档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味道纯正清香。据查,它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麻酸以及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份,长期食用对高血压、心脏病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国际上被称为“长寿油”。
离小镇不远,有一处临河而立、略显简陋的瓦房,那就是我外公吆喝了大半辈子的榨油坊。
这榨油坊,在我的记忆里,它那半土半砖垒砌的墙,残缺不全的瓦,加上存积在瓦、梁、门窗上的灰尘,给人一种特有的陈旧与沧桑,使人辨不清它真实的年份和岁月。好在它的两侧和后背,长了一些香樟、杨柳等树木散落在周围,夏天可纳凉,冬天可遮风挡雨,多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然而,就是这样一处门难挡风,窗难避雨的油榨坊,每当霜降过后,人们便将凉干脱壳的茶子、油菜子等一担一担地挑来排队等候。此后,伴随着榨坊里油匠师傅和伙计们的呦喝声、榨油的撞击声,通过一锤连着一锤不断的挤压,纯净透明的茶油顺着漏斗 滴落而下,榨油坊内外便会弥漫着阵阵诱人的特有清香。茶油的主人收获的不仅是未来一年的食用油,更是满心的欢欣与喜悅。
我外公中等身材,略显端庄的国字脸黑里透红,一双浓眉护卫着两只般配的眼睛,加上长年掌锤击楔练就的腿功与臂力,给人一种特有的结实和精神。他虽显不苟言谈,话语不多,但做人端正,做事靠谱。在他那榨油,主人在不在场都是一个样,因此,乡亲们在他那里榨油也就特别地信任与放心。
小时候听外公说,他从小随父辈在榨油坊长大,上辈人也都以油坊为生。榨油的工序从碾子(磨粉)到蒸粉、装胚饼、装榨紧榨、打榨(边打边调整、增减木楔子)最后出油,他对每一道工序和制作方法都驾轻就熟,了然于心。尤其是蒸胚粉时火候的把握,他有着独特的经验。因此,无论谁家的来料,在他的手中,出油的数、质量一定是最最上乘的。因此,虽然小镇的榨油坊有多家,但是他的生意是最忙的。
外公不仅榨油手艺好,做人也很善良、真诚和大方。我娘是他的长女,孙辈算我最大,外公对我更是疼爱有加。我清楚地记得,每遇逢年过节或是杀鸡宰羊,只要有好吃的,一定把我叫上。尤其有几次在榨坊吃狗、羊肉,印象特别深刻。榨坊内,垒上几个鹅卵石当灶台,搁上一口不大不小的铁锅,几节木炭引火,点燃敲成块状的油茶渣饼,锅内浇上一层厚厚的,刚榨出来的新鲜纯净的茶油,将狗肉或羊肉配上辣椒、生姜、大蒜等,大家围坐在一起,细火慢烧,边烧边吃,那种扑鼻的清香和享受,真的令人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多少年以后,由于机械榨油设备的出现与普及,原来传统、古朴的手工榨油逐渐淡出,现在仍然留存的己经是凤毛麟角了。
外公虽然己经去世多年了,但是每当回去路过,我都会驻足寻思,仿佛仍能听到当年榨坊连绵不断的吆喝声,闻到那曾经习以为常的阵阵清香。当缓过神来,河还是那条河,地还是那片地,可除了傍边几棵陪伴多年的老樟树,再也看不到外公那不知疲倦的脸,再也听不到榨坊内我那熟悉的吆喝声。但是,这榨油坊里曾经的温馨与欢乐,与外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都是我永远的回忆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