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王二十五年驾崩,子姬瑕继位,是为“周昭王”。
周昭王继续成康时期留下的制度,国家大治,周朝土地上也已是繁荣盛世。在这样的盛世背景下,周王本是安于现状,稳定发展,但不料天降异相,惹得迷信无知的古人对国王的道德感到担忧。其实更多的是人们对君王处理事务不当,做出的的评价。
周昭王十四年秋四月,镐京出现怪象井、泉、池里的水同时泛涨,井中的水竟然溢出井外,紧接着宫殿和民宅山川大地都摇晃起来。夜里有五色光气入贯紫徽星座,遍于四方,尽作青红色,天空竟然看不见二十八宿。
古人迷信,因此认为天象和人间为表里,君王的道德缺失才招致这样的异象。
仅仅过了三个月,鲁国发生政变。此时的鲁国已经是第四任君主鲁幽公姬宰了,令人意外的是,一向遵奉周礼的鲁国既然发生了大逆不道的事情。鲁幽公的弟弟鲁魏公发动政变,弑杀幽公,夺取了他的地位。
而作为大宗的周国却没有任何的反应,既没有出兵讨伐,也没有兴师问罪。天下周礼因此开始松动,恃强凌弱的事情开始屡屡发生。
其中就包括华夏族的老对手,东夷部族的叛乱。虽然当初鲁国将夷戎的叛乱平定,但他们仍然是倔强不服。但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也是有着老战友楚蛮在背后的支持。
周昭王决定出兵楚蛮,但解决后方的夷戎是首要目的。好在,众东夷国也算是墙头草当惯了,见周朝实力还在,又有大军的动向,立马就倒头归顺。
另外在昭王刚继位时期,叛乱的繁、巢、蜀(并非巴蜀)等国也被顺势东征平定。
楚蛮,指的是楚国的蛮荒之地内的蛮族,他们和芈姓楚国不能混为一谈,后期才合成一体。
周昭王十六年,开始征伐楚蛮。他首先任命曾国国君南宫氏为统帅,一个叫“中”的人为先锋。
中带领军队联络汉阳的姬姓诸侯,首先为大军开路。
曾国、邓国和鄂国作为后援给周昭王准备行宫。一路上得到了汉北各姬姓诸侯的支持,军队人马更加壮大,部众一步接一步,很快深入江汉腹地。楚蛮手下的大部族、小方国见势也是纷纷归顺。
南征中军的先头部队到达长江,后军便随后赶到,王师攻占了鄂部驻地,大军沿汉水东岸南下,到达长江边后,昭王留下一支人马在江北守卫渡口,自己亲率大军渡江南下。
杨越的鄂部将主力退缩到南面的大山中,昭王于是占领了铜绿山。
攻占楚蛮的据点后,昭王渡江北上,在唐国(非有唐国)大会汉阳诸侯,开始论功行赏。最先得利的是先锋中,他获得了很多马匹和铜材。
其次是元帅南宫氏也得到了很多赏赐。后来,中用昭王赏赐的铜材铸造了一批青铜礼器,并在上面刻上了文字,记载此次战争和他所得到的赏赐。
昭王给贵族们分发一些铜材,然后将大量铜材运回。这些铜材多被用来铸造青铜器,其中就包括安州六器。
这些铜材是哪来的呢?自然是从占领的铜绿山里开采而出的。
周昭王占领铜绿山后,留下了少数王师镇守铜绿山,率领大部队返回。然而,鄂国部落一听周军主力已经撤走,立马又再次夺取了铜绿山。
周昭王十九年,昭王率大臣祭公等,以戍卫镐京的西六师再攻楚蛮,目的是争夺铜绿山。开始时形势很好,周军从唐国出发,经过厉国,曾国再次开路顺利的推进了。
为了壮大声势,昭王还派出大臣到长江中游的大小邦国,招抚各部落。昭王本人则率师沿江而上,直抵夔(kuí )国边境(今湖北秭归)。
周军获得大胜,成功夺回了铜绿山,至此凯旋回师。但正要渡过汉水时,因携带俘获的大量战利品青铜,导致桥梁垮塌,又遭遇了异常天气,损失惨重,周昭王也因此坠桥溺水而亡。
周朝君臣为了掩盖这样无法启齿的事情,于是将此事掩瞒。大军顺利撤退,回国后立周昭王长子姬满继位,是为周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