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目标之一是“克服一件很恐惧的事”,为什么要定这样的目标呢?
去年底,把年度计划定出来之后,发现一年要做的事基本上都确定了,感到有点无聊,就想再增加点不确定的东西,以便对未来一年有所期待。 于是想到了要克服一件恐惧的事,具体是什么,当时并不清楚。
到六月份,这件事浮出水面,那就是父亲节前几次投稿都被拒绝,这让我意识到需要面对被拒绝的恐惧。
看过的一个TED演讲帮了大忙,后来虽然没有继续投稿,但对被拒绝的看法有所改变,也就没那么恐惧了。
七月份,我突然头晕、头皮发麻、浑身没劲、手脚发软,花了一天时间去了两家医院进行检查,最后医生诊断可能是睡眠不足引起的。虚惊一场,但这也引发了我中等程度的“死亡焦虑”。
两年多前,父亲突然因病去世,悲伤之余,我开始了解面对死亡的态度,以为自己看开了。 今年夫家亲戚意外身故,年仅五十多岁,让我深切感受到——死亡来临时,不管年龄大小。
再加上自己身体不适,难免多想,这让我对死亡生出敬畏甚至恐惧之心。 特别是面对自己高龄、孩子年幼的现实时,总会过度担心,因为真的很想尽好当母亲的责任,也很想陪他走得更久一些!此时,健康俨然变成了一种责任!
有时,我会和老公讨论这个问题,当然会有些许沉重,但是,这也让我们更加明确如何教育孩子、教他哪些东西,也提醒我们要保重身体!只有先面对,才可能有改变。
想起五年前,学习心理学时,有一个练习,“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三天,你想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要真实模拟临终的场景。
只记得我躺在那里,很不甘心:那么多想去的地方还没去过,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以后会生男孩还是女孩、长什么样子,为父母所做的事不多……我想要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反思自己的问题在于幻想多、行动少,然后就开始了这几年的一系列操作,比如坚持写日记、学画画、去不同的地方旅行、蹦极,养花、鸟、狗等等,并且生下健康可爱的儿子,我的生活开始变成自己曾经渴望的样子。
这些都要归功于那个面对死亡的练习。是啊,既然死亡不可避免,我们只能向死而生,在人生的下半场,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被拒绝和死亡都是原来害怕的事,今年想克服,实际上没有完全做到,但已经敢于面对、没那么恐惧了,有进步!
美国作家爱默生曾说:“谁不经常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谁就领悟不到生活的真谛。”
面对恐惧的迷雾,我们要勇敢地穿越它,去拥抱生活给予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