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最后的驿站是“儿时”

       朱自清先生文笔出众,尤其是散文方面,每当有朋友出版作品时,都想让他给自己作序或跋。散文《〈忆〉跋》就是朱自清为朋友俞平伯的第三本诗集《忆》所作的跋。

        俞平伯,原名俞铭衡,字平伯,不仅是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还是近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红学家,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

        “小燕子其实也无所爱,只是沉浸在朦胧而飘忽的夏夜梦里罢了。”这是俞平伯诗集《忆》第三十五首诗,也是触及朱自清柔软内心的一首。


       朱自清在文中写道:最后的驿站,在白板上写着朱红的大字:“儿时”。这便是“忆的路”的起点,平伯君所徘徊而不忍去的。是啊,都说人生犹如一场梦,在这场长长的梦中,我们每个人一定做过许许多多的“小梦”:有人梦到事业有成,有人梦到家庭美满,还有人会梦到儿时的情形。很多人长大后往往很留恋童年,可能是因为比起现在承担的重任,孩提时代显得那么简单快乐、无忧无虑。

       与朱自清先生一样,我的儿时现在也只剩下“薄薄的影”了。老公有时做梦会回到童年,说起来滔滔不绝,可我总是无话可说,仿佛自己从未经历过童年一样。孩子有时会笑我,说我是不是头部受过伤失忆了。我想是因为小时候生活环境太单纯,没什么比较特别的经历,加上自己对什么事也不上心,所以才会对童年没什么记忆吧。

       现在的我,一直努力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一起读书、一起参加活动、一起去看世界。我不想孩子和我一样,没有儿时的记忆,我想给她一个多彩而有趣的童年,在她梦到童年的时候,是清晰而美好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现代著名作家、学者。主要作品有《踪迹...
    白玉蝉笈阅读 3,576评论 0 1
  • 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没有不知道《荷塘月色》、《背影》、《匆匆》、《春》的,还要求背诵。因此,朱自清给我的第一印象是...
    吱吱叫的松鼠阅读 3,682评论 0 0
  • 朱自清起初见到周作人,是在北京大学读书之时(求学期间加入新潮社),不过那时仅限于“见到”而已,真正的较频繁往来,已...
    BBCearth阅读 4,771评论 1 2
  • 《匆匆》,写于1922年,是朱自清先生的一次日常自省。那年他刚24岁,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不久,只身一人在浙江台...
    李超越kelly阅读 5,552评论 1 25
  •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同时又是...
    周博文12345阅读 9,00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