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年味:日历
每年年底,我就兴致勃勃开始准备第二年的日历。近几年,我用过小小的一日一句、缤纷的一日一画、留白的月历等等,可惜都未曾从头用至尾,忙着忙着就将它忘记了,甚至避免不了留下时间的灰。今年,逛菜场时,路过一家文具店,看到了小时候家里常用的日历册,思绪便被一点点拉回到童年。
红色的日历册,常被叫做“号头”,厚厚一本,封面通常是财神爷,内页清晰标明着农历和阳历的日子,两边写着美妙的诗句,每个节日和节气还配有非常漂亮的图片,一年365天都细细展现出来,令人赏心悦目。摸着这个厚厚的日历,闻着油墨味,心中也是十分欢悦,仿佛接下来的365天是触手可及的,是可感可近的,满怀希冀的对接下来的日子做规划。同时这365天也是厚重的,沉甸甸的,人们通常将它固定在墙上,方便阅看,可是每当度过一天,却又不忍心轻易将它撕去,会用夹子夹住,在日历的另一面可以记上当天的重要事项或者一些感想。如此,既能回顾过去,又能看在当下,展望未来。
小时候,倘若能够得到一本挂历,更是欢喜。八九十年代的挂历以国内电影明星照片、山水风景画、清凉美女、名车和洋房为主,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比较匮乏的年代,得到一本挂历实属不易,每每得到这样一本大挂历,我会把它精心挂在墙上,总是忍不住爬到小板凳上,一页页地来回翻看。挂历里的世界离我很遥远很遥远,令我充满好奇和向往。多年长大之后,到远方的北京求学,也许是挂历里的世界在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影响吧。
每个月结束,我会非常细心的将这个月的页面轻轻翻过去,却还是忍不住多看几眼。每年年底会把挂历小心翼翼的留存起来,藏到家里干净的柜子里,生怕被落了灰。每个学期开学之初,会把这份宝藏取出来,依据课本大小裁剪,自己动手给教材、作业本包上封皮,同伴们之间也会分享不同的包装方式,看谁把课本包的更严实,更美观。保护好心爱的教材,我们心里都美滋滋的。封面滑滑的,摸起来非常舒服,年岁的味道配着新课本的油墨香,沁人心脾。它承载着我们对知识的渴求,也使我们收获了劳动的成就感。
现在的课本封皮都是塑料材料成型的,各种花样的,透明的,无需自己动手创意设计,回想起小时候的日历封皮依旧满心欢喜。
长大之后,手机里有电子日历,网络上有各种万年历,却似乎少了那么一些惊喜与期待,也少了一份时间的仪式感。日历文创产品也越发走俏,形态各异,大小不同,内容丰富,每日呈现不同的精彩,人们可以各取所需,也着实是一种对美的体验和享受的过程。
无论日历的形式如何变化,日历计日的基础功能始终如一,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农历虎年即将到来,虎虎生威、生龙活虎成为人们挂在嘴边的祝福语。岁月匆匆,过往已经过去,未来尚未到来,我们活在当下,做好当下便是对未来最好的回报。如果能在年末翻出一本沉甸甸的日历,想必那也是一种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