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参加2020福马,一路上让我比较高兴的是,不断地看到了沿路提醒牌上写着“跑吧®”是福马的赞助商,跑完马拉松后,手机接收跑步成绩就是跑吧®计时的。跑吧®从早期的跑步线上线下兴趣组织,发展到现在有了跑吧®商业体跑步计时产品与服务,跟进到现在的国内马拉松活动之间,这实在是让人感到高兴的。
昨天在网络上找到的“搜狐”上写跑步文字的黑跑,还是《中国马拉松·领跑者》出版人潭杰,跑吧®CEO顾斌,跑者远山等等这些长期坚持跑马拉松的国内热爱者,在这20年时间里,每个人渐渐地都与马拉松拉扯的越来越近。
在这种人与跑的主动或者是被动拉扯越来越近的过程中,或许每一个跑者都会想过,或者都曾经分析写过,影响着“死也要跑”的其中原因到底是为了什么?
2017年初,我参加了人民网福建的林长生邀请的马拉松论坛,跑者,媒体人,学者,等各种人组成的线下讨论分析会,试图分析出国内跑马拉松的人量在井喷,以及国内的马拉松赛的场量在井喷的根本原因及未来走向。
三年时间过去了,我似乎也忘却了,当年那些人在一起的一个下午,是否比较清晰地分析这件事情的主要原因所在。
三年时间过去了,我现在也并不想,也不是在分析这件事情发展的主要原因所在。我仅仅是在想着,自己这些年来,因为跑步,因为马拉松,是否带来了如当年初衷一般的向往,或者是改变呢?
我甚至觉得,哪怕在那么多轰轰烈烈的跑步者之中,或者是在人潮涌动的周围观看跑步的人群之中,都会存在着某一种初衷或者是某一种改变的力量在支撑着,在决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