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著史,述朝代,记政事;地方编志,明沿革,载乡风;家族修谱,考世系,识宗支,此三者是构成我国史学的一套完整体系。
族谱,就是对一个家族发展历史的记录。一方面起着尊宗敬祖,明长幼、别亲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着睦族兴家,承前启后,传承家族美德,弘扬老辈传统的重要作用。当然,修谱也是一大孝事,更是为后代留下的一件德事。
潮陽桃園郭氏,于清中期由貴山南陽鄉入桃園開基創業,至清嘉慶至民國乃至共和國成立之前近一百多年間,是清王朝統治走向沒落的時期,外夷入侵、農民起義,內憂外患,社會動蕩,朝代更迭。人民為了逃荒、避戰、不斷遷移。潮陽靠海,很多嚮民多從海路逃離家園,遠赴東南亞諸島國謀求出路。桃園郭氏一族也不例外,故四百年間,留居桃園本土的居民儘三百人左右,開基一世至五世已無資料、墓山考。幸虧桃園郭氏六世祖昌利公墓山、祖屋、官府嘉許牌匾完好無損,為桃園郭氏一族溯源歸根提供了線素。遺憾的是,桃園郭氏六世昌利公在乾隆年間已是知名鄉紳、地方大賈,其後一百年間家族也先後誕生了三代武舉人,也算地方望族。然數百年間,桃園郭氏沒有自己的家譜、沒有自己的家祠。六世祖昌利公、十世祖就東公祖墓多年沒有子孫祭祀。正因如此,宗親郭洲德先生特請嚮賢、好友陳繼豪先生于十一年前收集整理了《潮陽桃園郭氏》一稿,收集了桃園郭氏開基祖的若干已考墓山、祖屋、生平。記錄了桃園郭氏現有人丁、外遷宗親概況與線索,以及昌利族裔十一世家譜。雖然資料有限,但畢竟用心良苦。本人十一年前受二老所托,今年發愿進一步完善《桃園郭氏譜稿》。修谱过程感受颇多。一是深感编修我村郭氏族谱尤为迫切。其因有四:一是用以考证我郭氏家族发展的史料匮乏,现不作为,将来难度更大;二是经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后輩多為解放後出生的新人,三觀中傳統文化觀確失,對家史几乎沒有概念,也沒有價值認知。家族世系沿续的情况,现只能经老人回忆大概,记录点滴;三是随着长辈都已年老逝去,一些祖宗传承的口传历史故事将遗失无存;四是我辈宗親互不認識,近几十年後輩几乎沒有敦親活動,入譜資料很難收集。几個月來,通過研究資料、走訪宗親、回憶長輩口傳故事,請教修譜行家,對桃園郭氏一族的來龍去脈,世系源頭,房親分支、個別小家譜有來新的發現,並預以記錄整理。然而,移居海外、國內各地、本地還有許多宗親無法聯係,所以編成完整的宗譜實屬不可能。目前只能以十世祖郭就東之十一世后裔,光緒武舉人郭玉龍為主線,以郭玉龍公十子分支房親進行收錄,目前找到的是十子中二房、六房、九房的後人線索。所以,只能把先搜集到的人丁入譜,先出譜稿在桃園郭氏宗親中進行傳播影響,拋磚引玉,期待宗親們提高認識,積極提供家史資料和個人入譜資料,分段修譜,久久為功,盡力完善。祖墓、祖譜、宗祠,是一個氏族的共有精神圖騰、精神財富、祖宗遺產。也是一個凝聚族群力量,繼往開來,光前裕後的必要載體。修譜、修祖墓、建宗祠這三件大事,對桃園郭氏子孫來說任重道遠,都是從零起步,需要先知先覺、高瞻遠矚、胸懷惠澤社群的宗親共同戮力同心。
弘扬家族伦理,传承先辈精神,我们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
郭家历史承千载,唯有族谱傳后代。感謝郭洲德、陳繼豪二老為《桃園郭氏譜稿》提供了基礎資料,感謝郭洲成、郭開龍、郭嬌、郭大寧、彭建明、柯林鴻、李大普諸宗請、好友在編譜過程中提供寶貴意見和相關幫助。
追寻先人足迹,感受血脉传承,弘扬家族文化,融入时代大潮,发扬先祖传统,开创辉煌未来。吾虽不才,乐于奉献,贵在参与,草成陋文,是以为记。 郭棉生,共和國73年6月28日記于美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