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故事为虚构)
90年代,在西安的一处角落内,一个老师傅正在买面,此时临近春节期间,店里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食客们挤满了桌椅,饭馆内满是香喷喷的油泼辣子味,每个人的桌上都有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在一口大锅前,老师傅手起刀落,一片又一片的刀削面片划入锅中,在沸水的翻滚下像一条条银鱼嬉戏,翻腾着,好似要跃出水面。老师傅是从山西来的,在家乡时就看过许多手艺人做刀削面在西安拜师学艺,精通各种浆水面。趁着煮刀削面的功夫,老师傅又将准备好的面团拉伸成又大又宽的面条,下入另一口锅中。此时,一旁等待的食客已经有些不耐烦了,看见煮好的面条被老师傅捞出,盛放在一个个白碗里,当各种简单而又香气四溢的料子泼在面条上,食客们立马兴奋的围到了上去,都争先吃第一碗面条,几十碗面条很快被抢售一空。老师傅一看,橱柜里的面块已经很少了,这时,他的老妇人驾着三轮车来到了店铺前,坐在车后面的孙子赶紧把一箱箱面料搬了上去。老师傅对孙子说:“这么快就回来了,也真是的,你还写不写作业啊!”“爷爷,这作业我早就写完了,就等着新年一到帮您做点生意呢!”老师傅的孙子是个好学生,每年一到放假时都赶着急着写完作业,立马从北京到西安帮着老师傅做生意,小面馆里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和人情味。
晚上,所有人都回家了,老师傅三个人正在整理面馆,就在三人准备剩下的面团回家时。这时,一对母女刚好经过此处,母亲的衣服有点破破烂烂的,女儿的衣服还算好,还夹着一本破破烂烂的英语词典。母女二人看见面馆内还有几盏灯开着,便上前询问:“请问这里还开张吗?”孙子刚想说不,老师傅就说:“还没关门呢,要不是你们早几点来,我们估计都走人了!快快请坐!”老妇人和孙子立刻明白了这一切,赶紧和老师傅起锅添水煮面,老师傅趁煮面时问:“你们要什么啊?是油泼面还是刀削面啊?”“不了,就一碗白水面就行” 女孩的回答让他很意外“一碗白水面,不加点辣子啊?”“没事的。”女孩说。孙子好似看出了什么,说:“没事,我们这里还有点辣子,不吃白不吃,不会加钱的!”老师傅的面馆里一直有白水面这一栏,但几年来从未有人点过。可孙子知道,仅仅一碗六毛的白水面对于这对母女来说都是一个负担。母女二人同意了这个请求。老师傅煮好面后,说:“两碗白水面,外送油泼辣子!”母亲似乎听到了什么不对劲,赶紧说:“不用了,一碗就够。”虽然老师傅让母亲也吃一碗,甚至提出只用付一碗的钱,但母女二人还是坚持了这个决定。老师傅见状,悄悄把两碗面条倒在了一起
当面条被端上来后,母女二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女儿便拿起筷子细嚼慢咽起来,老妇人看出,这个女生非常饿。到最后,女儿连半碗都没吃完,就小声说:“妈妈,我不想吃了。”母亲又说:“我不饿,还是你吃吧。”一旁的老妇人看出了这碗面对饥寒交迫的她们来说还是太少,便说:“我们这边还有一点,你要不要加点,不要钱的。”女孩想了想说:“算了,我已经吃饱了,妈妈,如果您不吃这碗面就浪费了,老师在学校说过不能浪费粮食的。”孙子很好奇,一对连白水面都对她们是一种负担的母女,为何还有学上?他在母亲吃面时问女孩:“你是在哪上学啊?”女孩红起了脸,一旁的母亲赶紧说:“她在附近的一所重点中学读书”可孙子知道,附近的公立学校她们都上不起,何况是重点中学?女孩赶紧补充道:“是我成绩被我们现在的教导主任看中,让我上学来的。”
吃完饭,母女道了谢,便离开了面馆。在确定她们走远后,老师傅说:“刚才那50块塞进去了吧。”孙子说:“塞进去了。”老师傅这才放心的说:“好了,希望他们还能来我们的饭店。”
可之后的十几年中,母女俩都没有来过。
直到2008年的一天,已经创业出一家面条连锁公司的孙子遇到一个难题,他的公司受外国餐饮的排挤,已经有些难堪,急需资金补助,可他又没有什么。但在这一天,他的公司莫名收到了5060000元的信用卡及相关信息,据当时看捐款点的人说:“当时有一个看上去很富有的女人推着一个坐着轮椅的老妇人,老妇人亲自将装着这些东西的信封塞到捐款箱里。”
星空之下马上出新的,预告将更细节描写林立和林芳的生活(他俩设定中已经成永恒的伙伴了),以及一些更好的科幻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