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一座城市的理由
曾经在余秋雨的《行者无疆》中看到一篇关于《寻常威尼斯》的文章,后来在西方艺术史中也经常看到这座城市的身影;最终吸引我探访的的原因是一部纪录片,主题讲述的是全球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涨,而威尼斯不断遭受着海水倒灌的严重侵袭,导致很多古老的楼宇都浸泡在海水中,长此以往,有可能这座城市最终将被淹没在海底。不管如何,历史课本里13世纪文艺复兴,威尼斯便已经赫赫有名,时至今日,她依旧岿然不动的紧握双手,驻扎在海上。
进入异次元的水上火车
乘坐火车去威尼斯,需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海上火车道,景色就像是宫崎骏无脸人和千寻乘火车的场景,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只有一节节车厢从海平面慢慢划过。从法国到威尼斯,大概要一个晚上的时间,人生的第一次卧铺火车体验尽然发生在异国他乡,与我同行的是一对胖胖的老夫妇,他们浑圆的身段和卧铺狭小的空间形成了对比,感觉连转个身都要滚到地上...我不懂意大利语,通过表情手势,以及词汇量堪忧的英文,却也交谈甚欢。
有时候,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历史博物馆
河道两岸都是几百年的建筑群,奇怪的是很多建筑的地基都在水下,经过百年却屹立不倒。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是时间的痕迹,有些墙壁因海风侵蚀,露出了年代不一的红砖;拐个弯,马赛克地板上出现了某户人家的徽章,上面刻着1883年,100多年的历史,让人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是跨过去好还是毕恭毕敬的绕道而行......走了几步,眼前的建筑门楣上又是一块有历史感的半浮雕家徽,本以为是不起眼的另一栋建筑,却被那厚重又精致的木铁门给震慑到了,但是建筑的风格又不太像威尼斯当地的风格,反而有点中东地图的特色,想必威尼斯也有海派特色,有容乃大......过了几座桥,一大片墙上画了几个人的头像,并且画着缠绕的树枝,估计是某个组织或家庭的重要继承者历史,那些写实的头像惟妙惟肖,想象晚上有可能会从墙壁里钻出来.....百步一景,说的就是这座城市吧。
面具背后的自由灵魂
威尼斯是意大利有名的手工业生产区域,当地的玻璃吹塑品远近闻名,而纯手工的面具也是让人不禁赞叹其精美的技艺。虽然已经21世纪,但每进入一家面具手工作坊,你就仿佛进入了16世纪的威尼斯,不同风格的面具种类繁盛,每一种面具都有其独特的含义,比如下图的面具叫做Dama di Venezia,Dama 一般用来扮演一些高雅的角色,看上去就像中世纪的宫廷美女面具。而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一种长鸟嘴的面具,这种面具的构造其实是过滤器,当地人在鸟嘴里塞满了各种草药和香料,呼吸时,细菌经过鸟嘴的过滤而不至于污染到戴面具的人,听说这种鸟嘴面具是欧洲大瘟疫时收尸人专属佩戴的。至于为何流行戴面具上街,是因为文艺复兴后的威尼斯,社会等级森严,富人和穷人很难在一起没有戒备心的沟通狂欢;上面具就消除了这种等级感,可以无顾虑的狂欢。面具的另一种作用类似易容术,带上面具可以让债务缠身的人躲避追债者的烦扰,其原因背后让我们看到了向往自由的威尼斯人。
家门口的河道菜园子
这里没有尘土宣扬的马路和车道,一艘艘贡多拉和货船穿梭于河道中,扬起清澈的水花。河道两旁都是蜿蜒的建筑群,海水抚摸着河岸旁的贻贝群,密密麻麻在岸旁错落的生长着,如果家里没菜了,随便在自家的河岸凿两下,就是一篮子新鲜的青口贝。沿岸生长着海苔和紫菜,退潮后,新鲜紫菜就在水台旁肆意的伸展着。
威尼斯的菜场
威尼斯由118个岛屿组成,肥沃的冲积土壤带来了丰盛的蔬果和物产,我买了几只啤酒梨,本以为是那种脆甜的口感,咬一口却是蜜汁甜糯。菜场旁是一间间小小的餐厅,中午时分,点了一盘墨鱼汁火腿丝面,选用新鲜的墨鱼汁做酱裹着麦香浓郁的本地面条,混合火腿的香味,海陆交替的鲜味让人很难忘却。各色的蛋白糖好像是这里的特产之一,每一家烘培店都会出售蛋白糖,所谓的蛋白糖就是将蛋清和糖打发后烤成的糖果,小孩子应该是非常爱吃的。我发现欧洲人对于“甜”的口感度比亚洲人高很多个等级,那种甜到吃一口就腻的味道对于这里的居民来说好像刚刚好。
威尼斯的早晨
夜晚虽然灯火通明,但由于小巷子众多,并没有想象中的安全,作为女生还是不要肆意出行。当然你可以选择早睡早起。雨后的早晨,一切都很新鲜,空气中夹杂着海水咸咸的味道,船只的鸣笛声以及划桨声就像这座城市的晨间协奏曲,慢慢的把人们唤醒。早起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餐馆的老板在岸边挑选着新鲜的海鲜鱼品,而店里的伙计正在用水冲刷门厅街道,准备迎接客人。另一处的码头上,一船接一船的货品正在陆续被送上岸来。勤劳的人们已经忙碌开来,我轻柔双眼,再努力的记录一下这座美好的城市。余秋雨笔下,这座城市太过忙碌,太过任劳任怨,而有点不堪重负。沉浸在威尼斯美好恬静的早晨,我觉得万物自有定数,又何必嗟叹?此刻,岁月静好,一切都如梦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