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的“门把手”法

       聆听是和孩子沟通的桥梁。可是如何听呢?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抱怨孩子长大了,不愿和我们沟通了,但是我们却从未思考过孩子为什么关闭了心门?经过这一年的学习以及和孩子的磨合,我明白了是我没有好好听孩子说话,是我听不得法而阻碍了孩子和我的沟通。我开始学习倾听师的课程,在这个期间,我发现了听人说话也是门艺术,也是门学问,需要我们刻意的反复学习、反复练习、反复反思,才能提升我们聆听的能力。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回应孩子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是“门把手”法-----即邀请对方多说一些。这些回应不包括倾听者本人的任何想法、判断或情绪,却邀请和鼓励孩子分享他自己的想法、判断或情绪。其中最简单的是以下这些不带任何意见的回应:

“我明白了。”                                             “真的。”

“哦。”                                                        “你还真别说。”

“嗯。”                                                        “不是在开玩笑。”

“怎么样?”                                                  “你这样做了。”

“有意思。”                                                   “真的呀?”

“我在听。”                                                   “你继续。”

这些简短的回应或谈话邀请,通够很好地帮助对方与你沟通。它们鼓励人们打开话匣子,或继续交谈下去。它们还能把球留给对方。孩子会感觉受到鼓励,与父母更加亲密,敞开心扉,并倾诉他们的情绪和想法。运用这样的回应,也传达了父母对孩子的接纳和尊重,它们表达了孩子有权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尊重孩子以及孩子的想法和情绪,父母希望更多的了解孩子。当我开始练习运用这些方法时,我发现孩子开始慢慢的会和我说一些学校的事情了,比如她的同学是怎样的,老师是怎样的,甚直还会和我聊一些学校的八卦,有时还会和我聊一些她的小情绪和烦恼——孩子在家的状态越来越好了,会大声的唱歌,也会大叫发泄压力,还会撒娇耍赖。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尊重、被看见,只要父母用心把握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分钟,放下手头的事,静下心来和孩子相处,用心回应孩子的每个情绪、每句话,沟通并不难。而孩子的心里顺畅了,状态就会慢慢好起来,眼里的光芒会越来越耀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