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门把手”法,让亲子沟通顺畅起来

回应孩子的感觉或者困扰的问题,最有效最有建设性的方式之一是使用“门把手”法,或者说“邀请对方多说一些”。

这些回应中不包含倾听者本人的任何想法、判断或者情绪,却邀请和鼓励孩子分享他自己的想法、判断或者情绪。

他们为他开启了一扇沟通之门,邀请他开口说话。

其中最简单的是以下这些不带任何意见的回答:

我明白了

嗯哼

怎么样?

有意思

真的

你还真别说

不是在开玩笑

你这样做了,哈。

真的呀

给我讲讲

我愿闻其详

告诉我更多的情况

我很想知道你的看法

你想谈谈这件事吗?

我们来讨论一下吧

我们听听你有什么想说的

前前后后都说给我听听

继续说吧,我听着呢

听起来你似乎对此有什么要说的

这似乎对你很重要

这些开启法或者谈话邀请,能够很好地帮助对方与你沟通:

1.它们鼓励人们打开话匣子,或继续交谈下去。

2.它们还能“把球留给对方”。

3.它们不会使你把话语权从说话者那里夺走,正如用你自己的信息侵占他的谈话那样,例如问问题、提建议、安慰、说教等等。

这些开启法使你把自己的个人情绪和意见保持在沟通的过程之外。儿童和青少年对这些开启法都反应会令父母吃惊。孩子会感受到鼓励与父母更加亲密,敞开心扉,并倾诉他们的情绪和想法。与成年人一样,年轻人也喜爱交谈,并通常在有人发出邀请时开口讲话。运用这些开启法,也传达了对孩子的接纳和尊重。

面对这样的态度,谁的反应会不好呢?当你感到自己充满价值、受到尊重、备受重视、受到接纳、引起他人兴趣时,哪个成年人不会产生良好的感觉?孩子当然也没有不同。向他们发出一个口头邀请,他们就会一跃而起尽情表现。这个谈话过程中,你还可能会了解到关于他们或者关于你自己的一些东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