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端午
小时候在老家山区生活,老家位于豫西北太行山脉中,看天吃饭,春暖花开。每日里不是跟村里的小伙伴捉鱼放牛,就是在满山坡的疯,吃饱睡醒之余没有其他烦恼,现在想来还是回味无穷。
小时候的我们,对于端午节也没有什么印象,不知道屈原是何人,也不知道粽子为何物,只记得在每年端午的时候妈妈会找来缝衣服用的红色、黄色、蓝色、黑色、白色五种颜色的绳子,比着我的手腕、脚踝的粗细,留出大约四倍长短的绳子,对折两次,让绳子聚在一起形成麦秆粗细,然后双手一搓,把绳子紧在一起,系上死扣,绑到我的手腕处、脚踝处,还认真叮嘱自己不要把这个花绳弄断、弄丢了。
那时候山区穿衣服就是黑白灰三种颜色,除了黄土还是黄土,一下子看到自己手腕、脚踝处多了这么一个花花绿绿的东西,很是兴奋。忍不住跑出去想跟小伙伴们炫耀一番,却发现每个小伙伴手上、脚踝处都有这样一个花绳。
仔细看去,竟然还有一些不同,有些粗、有些细、有些只有红色、有些虽然同样是五种颜色,但各不相同,现在想来是因为当时各家过得都不富裕,缝衣服线的存货也各有不同。
其中有一个小伙伴手上的花绳已经不能称为花绳,算得上是精美的手链,将五种颜色的绳子像编辫子一样编起来,做成麦秆粗细,在链子末端巧妙的用绳子堆起盘扣系起来,非常精致。那时候没有见过什么首饰,自己心里自然是颇为羡慕,急忙跑回家央求父母做一个一模一样的给自己,却遭到了拒绝。
虽然有些不满,心里还是将花绳当做宝贝一样爱护,下河抓鱼玩泥巴的时候非常小心,不小心弄脏了,回来一定要仔仔细细的洗手洗脚,用肥皂洗上好几遍,可是那种颜色总是回不到刚带上时候的光鲜,心头自然有些不快。不过当看到其他小伙伴都是一样的情形后,很快就释然了。
花绳戴不了很长时间,不久后的第一个下雨天,妈妈将自己唤到身边,拿出剪刀,将手腕处、脚踝处的花绳剪断,交到自己手里,嘱咐自己将剪断的花绳扔到水渠中。虽然不舍,但还是照着妈妈的吩咐做,看着花绳在水中打着转流向远方,转身回家。
后来,慢慢长大,作为男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再在自己的手上、脚上带花花绿绿的东西,加上离开老家到了市里,周围的人也没有这个风气,渐渐淡忘了。再后来,上学工作,每年的端午节都是吃粽子,也认识了屈原,了解了龙舟,虽然粽子做的越来越精美,但总觉得跟自己印象中的端午少了些什么。
夜里散步偶尔看到女孩子脚踝处的脚链才想起自己小时候都是用花绳来过端午。花绳用五种颜色编制,阻挡五毒近身。在戴上之后的第一个下雨天剪下,扔到水渠里,意思是将身上不好的东西全部用水冲走。原来,小小的饰品蕴含着浓浓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