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为我喜欢的书画一画思维导图,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本书,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三遍。在画思维导图的时候,我又快速地将这本书看了一遍,觉得里面的心理认知、思维方法,学习模式和行为习惯还是值得重温一下。
提问
所有学生的提问都是源自于所有人共有的弱点:懒惰。
学习过程中的提问源于未知,探求未知有很多方法,但很多的方法仅仅提问,提问的原因很简单,心里想着别人既然已经知道,他直接告诉我就好。
大部分的情况就是这样,明知一些问题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解决,但是他们就是想通过借助别人的力量来解决。学习没有捷径,你知道你就告诉我吧,我没有时间去自己找答案了。
呵呵,老喊着没有时间的人去学习的人,你的时间都去哪了?
心智
我所说的“心智”,对应的英文单词是“Mind”。一个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像、假设、推理,而后指导其行为。在众多定义之中,我更倾向于乔治·博瑞(C. GeorgeBoeree)博士的定义: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a.获得知识;b.应用知识;c.抽象推理。
如上所述,心智所包含的范围很大,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所以,一个人的心智可以被开启、培养、发展,可以被重建,再进一步可以被反复重建。
人的心智在开启的时候或者被重建的时候,能力往往有瞬间的提升,就像是学会自行车的一刹那,醍醐灌顶的一瞬间,立地成佛的那一刻。
耐心
不劳而获是每个人心中所拥有的诸多梦想之一,甚至可能还是其中最大的梦想。如果不能做到不劳而获的话,那就最好尽量少劳但是一定要尽量多得,并且多多益善。更进一步,大多数人看法惊人地类似甚至相同:如果有收获的话,那最好要马上有收获;如果没有收获的话,那最好要马上有结果。
每个人都有这种欲望,只不过或者程度不同,或者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得各不相同而已。
于是,心智成熟的人会选择「推迟满足感」,为自己的欲望设定一个时间或者努力的程度。马上满足自己的欲望的人多的是,「推迟满足感」的人却不多,他们可以控制住自己的大脑,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不那么快被满足,这种能力被称之为「耐心」。
当身边的人在追求着最新的电子产品、最潮流的衣服和最多人排队的食物的时候,有耐心的人会静静地看着在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他们不趋之若鹜,只是在评估这个东西是否适合自己,是否符合所对应的价值,寻找合适的时机,再进行选择。
这些人可以平稳有序地做自己的事情,而不受外界节奏的干扰,这种人你的身边也一定有,可以轻易地看得出来。
时间
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必须开启心智,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时间、管理或时间管理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解决方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都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
这是这本书最重要的观点:「通过管理自己,与时间做朋友」。这个常识到底要重复多少回,才能纠正市面上所谓「管理时间」的观念。这也是我现在基本不看有「时间管理」字眼的任何书籍,因为这些书已经错在起跑线上了。
如果做时间的朋友,李笑来在里面说是多做有用且有趣的事情。在我觉得,知乎上这个回答更加好。
当我们评价一个事情值不值得去做、应该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应该抛弃单一的视角,而是分从两个不同的维度来看,一是该事件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认知、情感、物质、身体方面的收益皆可计入),即「收益值」;二是该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对我们的影响会持续地较久较长。via《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
开启心智
心智既然是如此的重要,如何开启?
首先是从获取知识开始:体验-试错-观察-阅读-思考-实践。以上的这个过程层层递进,每升一级,获得的经验值就越多。
前三步(体验、试错、观察)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是最大,体验需要自己每一件事都去做,试错需要有足够的案例,观察需要大范围的样本。人类发展至今,已经有无数人去体验、去试错、去观察,这些人已经将这些体验、试错、观察的结果用文字的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可以统称为「知识」。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需要心智能力的手段。
在阅读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下一步就需要养成自学能力。
自学提升的顺序:阅读理解-检索能力-写作能力-实践能力。
在以上的这个过程中,思考是始终贯穿其中,要将别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的知识,要在前人记录的文本信息中筛选出自己有用的资料,接着将自己的所得通过文字的形式分享出去,最后再知行合一,心智才能渐渐提高。
成功学
真实的世界就是这样,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功,成功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那些鼓动要努力要奋斗的「成功」人士,他们也一直在努力奋斗。其实通过努力奋斗来获取「未曾拥有的物质和资源」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成功只是一种结果,不必鼓吹得那么神乎其神。
励志没有什么错,但是成功的人基本不需要什么励志,不成功的人才需要励志,成功的人都是自己鼓励自己。
准备
大多数事情都要提前准备,也都可以提前准备。认识到这一一点本身就几乎是一切改变的起点。
你所看到的乔布斯的演讲是他经过无数次排练出来的;你看到的爆红事件的是经过商家精心策划出来的;你学到的课程是老师长时间备课得来的;你以为那样是急智,你以为那样是天才,你以为那样是能力,而事实上,他们都只是有准备而已。
提前准备的好处只有那些提前准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总结
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做结:越早醒悟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