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心理活动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无论从哪个方面去研究,它都使人着迷。最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必须展开儿童的整个生活画卷,才能了解其中发生的具体行为。每个行为似乎都表达了孩子的总体生活和个性,如果不了解隐藏在行为背后的背景,就难以理解这些行为。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人格统一性。
人格统一性的发展,就是把人的行动和表达协调成单一模式的过程,它从儿童早期就已经开始了。生活的要求迫使儿童以一种统一的方式做出反应,面对不同情形的统一应对方式不仅构成了儿童的性格,而且使他的每个行为都个性化,从而区别于其他儿童的类似行为。”
——《儿童教育心理学》之“人格的统一性”
阿德勒在文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8岁之前,小男孩在学校表现良好,在家中父母宠爱有加,即使有时爱恶作剧,总体上还算不错;后来有了小妹妹,小男孩的表现越来越糟糕。不停地给妈妈制造麻烦,捉弄小妹妹;在学校不学习,尽情捣蛋,最后如其所愿——被学校劝退。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我们知道,这个男孩的心被一个最迫切的欲望驱使,那就是让母亲只为他一人服务。他的心理活动主要聚焦在这一点:我一定要支配我的母亲,我必须是唯一占有她的人。”可见,这个小男孩,很自私,很任性,而这一切都与他的“以我为中心”的心理有关。了解了这一点,那么对于小男孩的种种不合常理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平日在家里,家长溺爱,孩子是家中唯一的宝贝;来到学校,这么多学生聚在一起,大家都是宝贝。于是,有些学生感觉不适应,被冷落。记得去年九月份,一年级有个学生,开学第一周,不进教室门。他妈妈好不容易把他哄到教室门口,让他进去上课,但这个学生十分倔强,硬是不进门。他妈妈一转身,这个学生就开始抱腿,不让她妈妈走,边哭边闹。后来班主任和她妈妈相互配合,采取了好多措施,现在这个学生渐渐喜欢上了上学,每当班上搞个活动,他就特别活跃。有一次课间,我有意问他:“喜欢上学吗?”他连连点头。这个班主任很懂学生的心理啊。
可见,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懂点儿童心理学,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