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022年2月24日下午6时50分左右,志丹中学副校长杨某在巡查时,发现一些同学在楼道内追逐打闹,在制止和批评教育的过程中,杨某对白某做出了一些暴力行为,事件发生后,家长就及时的报警,现在该名学生已经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学校也安排了老师来进行心理疏导,并且已经暂停了杨某的职务。
作为一名教师,制止学生在楼道追逐打闹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这是职责也是可行使的权力,但是动手扇耳光、脚踢学生这种事情有违师风师德。老师体罚学生,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其实一直都有,但是每次被曝光出来后,大家都会谴责这个老师,这种做法是大家甚至整个社会所不认同的,是排斥的。
虽然在以前教师体罚学生非常普遍,认为惩戒学生要狠,不然学生不长记性,家长甚至整个社会都是这样认为的,家长认为老师体罚学生是对学生负责,还会称赞老师,这种错误的想法导致那一时期的学生受过很多苦。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文化水平逐渐提高,社会大众对体罚的认知逐渐清晰,大家意识到了体罚会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创伤,有时候教师的一次情绪失控就会让孩子用一生的时间去抚平内心受到的伤害。所以,暴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也不符合现代文明的社会文化需求,我们不再是野蛮人了,我们要用合理的方式来让学生“长记性”。
据被打的学生的父母反映,该教师没有联系过他们,甚至一句简单的道歉都没有,校方也对学生医药费不闻不问。虽然发生的事情已经没有办法补救,错误已经犯了,那就勇敢面对,对被打的学生说一句“对不起”,化解师生心中的疙瘩,这才是为人师表该做的事。从另一方面来思考,对于学生打闹这种事情,怎么处理才最妥当?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娇生惯养出来的,每一个都是父母的宝贝疙瘩,从性格上来讲,有些任性的孩子淘皮捣蛋的概率是很大的,对于这些学生,简单的口头教育、讲道理已经很难起到作用,必要的管教才能让他们“长记性”。
这就让很多教师非常困惑,左右为难,既不能视而不见,放任不管,这样就是未尽到教师的职责;又不能严厉管教,粗暴呵斥,这样会造成不可估计的后果。其实,这实际上就是如何拿捏好教育惩戒行为的“度”的问题。
虽然已经实施了中小学教育规则初步的试行,明确的说明了老师是可以使用多种教育惩戒手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座“靠山”好像也不怎么好用,教师“不好管”和“管不好”的问题在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关键在于惩戒的“红线”到底在哪里。
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那些条条框框的规则很难全部包括在内,也很难预测,那么怎么样让大家都没有后顾之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当建立教育惩戒权的监督和救济的机制,比如为学生设立投诉通道,解决学而生需要维权的问题,保证学生的权利;同时,教师依据规定行使惩戒权利而遭到处罚也应该受到救济机制的保护。就是说,用弹性的制度机制来保护各方的利益,对待惩戒权我们要保持“且用且完善”的态度。
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能对学生采取暴力教育的行为方式,该教师确实需要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革相关的制度,保证在教育过程中不会伤害到教师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