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唐·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唐·骆宾王《西京守岁》
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
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
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
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
明•袁凯《客中除夕》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唐·李世民《守岁》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宋·苏轼《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宋·杨无咎《双雁儿(除夕)》
穷阴急景暗推迁。减绿鬓,损朱颜。
利名牵役几时闲。又还惊,一岁圆。
劝君今夕不须眠。且满满,泛觥船。
大家沈(同“沉”)醉对芳筵。
愿新年,胜旧年。
宋·赵师侠《鹧鸪天(丁已除夕)》
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
春见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
残蜡烛,旧桃符。宁辞末后饮屠苏。
归欤幸有园林胜,次第花开可自娱。
宋·孙惟信《水龙吟(除夕)》
小童教写桃符,道人还了常年例。
神前灶下,祓除清净,献花酌水。
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
但吟诗写字,分数上面,
略精进、尽足矣。
饮量添教不醉。好时节,逢场作戏。
驱傩爆竹,软饧酥豆,通宵不睡。
四海皆兄弟,阿鹊也、同添一岁。
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
宋·李处全《南乡子(除夕又作)》
和气作春妍。已作寒归塞地天。
岁月翩翩人老矣,华颠。
胆冷更长自不眠。
节物映椒盘。柏酒香浮白玉船。
捧劝大家相祝愿,何言。
但愿今年胜去年。
清·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
蜡鹅花下烛如银。
钗符金胜,又见一家春。
自写好宜祛百病,非官非隐闲身。
屠苏醉醒已三更。
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
也有一些诗人,除夕热闹与否,他们好像并不十分在意。因为,他们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宋·文天祥《除夜》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宋·陆游《除夜雪》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明·唐伯虎《除夕口占》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清·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清·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
蜡鹅花下烛如银。
钗符金胜,又见一家春。
自写好宜祛百病,非官非隐闲身。
屠苏醉醒已三更。
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