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懂事、自觉将来成才有出息,我也不例外。
天下最无私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孩子的爱,但现实却如黄小琥的一首歌“没那么简单”。
疫情居家网课,估计大部分家长都有抓狂的感觉,因为一不留神,神兽们就开始小窗聊天或者悄悄游戏了。
我们家也有,但是,我会假装看不见,或者经过旁边去倒杯水,我是特意让儿子在餐桌那儿上网课。
实话,开小差的情况是有,但很少。
你肯定要问我,怎么做到的呢?
很简单,就是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比如简书日更,或者健身,或者读书等。
制定这个计划,你可得稍稍高调一些,向全家宣布“从今天起,我要每天写日记”、“从今天起,我要每天锻炼一小时”……你也可以再加一句“希望大家监督我”!
一般而言,孩子们特别喜欢“抓把柄”,只要他知道你在做什么,他必定会悄悄观察你,提醒你,同时监督你。
就比如我,日更简书一事。
我经常会把日更内容与儿子分享,一方面是激发他对作文的兴趣,慢慢减少对写作的畏惧。另一方面,其实就是在暗示他,妈妈无论多忙,都会日更。无论写的怎样好与不好,都在坚持。
自然而然,成了习惯。
有时候我故意不提日更的事,嘿嘿,儿子便会问我:“妈,你今天写日记了吗?”
“哦哦,我差点忘了,谢谢提醒,马上写!”感觉此时儿子特别有成就感,妈妈有时候也会“被教育”。
有时候我会故意说:“哎呀,每天都要写,写什么呀,哪有那么多话写呀……”之类的小小“抱怨”,但结果我还是一天不拉。
目的就是与儿子感同身受一下,他每次写小练笔都要嘟囔好几遍,妈妈其实也一样,也会有同样的困惑或惰性,但是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这就是降低家长身份,与儿子站在一起,暗示他凡事需要坚持,再坚持。
再比如我每天运动这事,儿子也是每日必提醒。
今天做志愿者,帮忙小区业主做核酸。
早晨七点出门,下午三点到家吃饭,大半天基本是站立和行走,因为穿着大白防护服,所以坚持没喝水没上洗手间。
刚吃好盒饭,儿子就说:“妈妈,你今天还没运动呢!”
额,我还没来得及喘气,又开始“督促”我了。
“这不我刚吃好饭嘛,要等会儿才行!”我赶紧回应,这小家伙,还蛮严格的!
于是,四十分钟后,我开始运动,又是一身汗,消耗300卡路里。
诸如此类,很多时候儿子都会提醒我,而我基本都能“兑现”。
慢慢的我发现,儿子也开始变得守时和自律,即使有时候开个小差,也会“难为情”地朝我诡异一笑,不用我多唠叨,立刻调整。
其实适当的给儿子空间还是有必要的,毕竟每天用电脑在家网课,许久不见同学,允许他在学习之余和同学开个玩笑,自己游离片刻。
对此,儿子并没有“得寸进尺”,大部分时候还是会自觉暂停的。因为,他不仅是学生,他也是妈妈的监督员,作为监督员,哪好意思放任自流呢!
经常听人说,你让希望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先成为那样的人吧,不需要太多说教。
你希望孩子爱读书,你就自己放下手机,先去读书;你希望孩子爱运动,你就先自己去运动……
这个过程中,你可以与他分享,可以假装遇到困难向他“吐槽”,更可以向孩子请教,总之你们不只是家长与孩子的“上下”关系,更多的是平等有爱且尊重,不知不觉,孩子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好学。
而作为父母的我们,一样会变得越来越自律,越来越温柔。
正如尹建莉所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们可能算不上好妈妈好爸爸,但是不用着急,试试用自己言行去影响孩子。
言传抵不上身教。
你希望孩子怎样,不如自己先成为你希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