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一直是历史上比较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他与诸葛亮,同为辅政托孤大臣,对自己的人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诸葛亮一生力矫时弊,以正道自勉,以公德为先,最后个人的事业以失败告终,留下千古遗恨。
司马懿一生顺应时势,以权谋求存,以私德立身,最后个人的事业以喜剧收场,为子孙开创大晋江山。
但是,如果把历史的时间轴拉伸,则可以发现:诸葛亮生前失败,却青史流芳;司马懿生前成功,却败在了后人心中。成败异势,冥冥中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操控一切呢?
1.潜龙勿用:初入仕途,司马懿先隐后等。
如果第一次,司马懿就接受曹操的征辟直接出仕,官位难以凌驾兄长之上。司马懿拒绝平庸,他永远追求直逼目标的捷径;尽管有时候这捷径看上去反而像绕远路,但最后的事实总能印证司马懿的判断。司马懿深知“以退为进”和“欲速不达”之深意。更关键的是,司马懿第一次如果直接应征,则根本无法在广大的应征者中引起曹操的注意。注意力资源,有时候是比官位更重要的资源,是一种官场晋级的潜在资源。
2.终日乾乾:他搭上了曹丕这把登天之梯。
曹操以选拔太子为契机,逼重臣们表态。虽然选太子貌似曹操的家事,但是谁对曹家的家事越热心,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谁对曹操继承人的篡汉大业越支持。这是高水准的指鹿为马的好把戏。司马懿看出来了。因此他违背了“不干预君王家事”的古训,积极奔走其中,一方面是为自己进行无本万利的风险投资;另一方面则是做给曹操看,表明我司马懿坚决拥护您的子孙继承您的事业。
3.或跃在渊:谋国先谋身,韬光养晦是上策。
谋国谋君,是为大谋;大谋的能力,标志着一个谋士的水准。而如果只能大谋、不能小谋,那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谋士而已。司马懿清楚,献策的目的不能太大公无私;献策并不是为了让采纳者成功,而是为了让自己成功。
4.龙战于野:真正的权威,有且只能有一个。
龙多不治水,人多不管事。真正的权威,有且只能有一个。人们都只见我司马懿人前显赫,谁能知道我几十年如一日在这个位置上是怎样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呢?当今皇上曹叡雄才大略,政自己出,他要想解散我的势力,简直易如反掌,唯有时刻保持“告成归老,待罪舞阳”之心态,方能逢凶化吉、转否为泰。
5.飞龙在天:朝堂之争,离不开枪杆子。
权随事走,事在人为。我不让你做事,哪怕你有无上权利,照样等于闲赋在家。司马懿和曹爽都发现,如果不懂军事,不能掌控军界,一切都白搭。
6.亢龙有悔:有些事情,只能留给子孙做。司马懿能够立身朝廷数十年而不败、爬到今天这个位置,靠的乃是十足的忍耐力与小心谨慎。他饱读历代史籍,绝对清楚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改朝换代当皇帝,当然是天大的诱惑;可我司马懿是71岁的老骨头了,说不准哪天就一命呜呼了,现在如果老夫聊发少年狂、过把瘾再死,我是过瘾了,可是要给子孙遗祸哦!
盖棺论未定,功过后人评!就让历史中的人性,照亮人性之下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