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时,辛苦一年的打工族陆续回家与妻儿团聚,以解相思之苦,“临时夫妻”也就解体了。
90年代,我在建筑工地打工的时候,就有许多的假夫妻,这些人大多来自农村的中年男女,脾气,性格合得来,两人就在一起。有的两人在一起后,因各种原因不适合,又分开,然后有了合适的又在一起,这种像夫妻关系同居的男女,就是“临时夫妻”。
当我和船厂打工的朋友聊起这个事,他说:“这事不足为奇,比较普遍,船厂也有“临时夫妻”。
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都向往人间烟火,只是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可以换位思考。
有句话说说得好“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若经他人苦 ,未必有他善”。“人上一百,种种色色”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临时夫妻”是啥样的生活模式呢?
一、互相欣赏
不是夫妻,只要两个人合得来,趣味相投,心甘情愿的:在一起过着夫妻般的生活,白天一口锅里吃饭,晚上一张床睡觉。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满足双方生理需求,和心理需要。
二、互相安慰,
生活中,互相帮助,关心,重活累活是男人的,女人负责做饭,洗衣,下班后回到家里,倾诉工作,生活中的事儿,互相安慰,让飘泊在外心灵不再空虚,寂寞。
三、经济独立
房租,生活费,自行协商,达成一致就共同生活,必毕竟出外打工就是为了那三两碎银,出多,出少愿意就行。
四、感情不牢固,经不住考验。
日子久了,出现矛盾,无法化解的,就会分开;一方出现重大疾病或事故,另一方就会离开,
因为只是假夫妻,不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经济。
如果是小灾小病,三、五天就好了,另一方会细心照顾,生活在一起会有感情。
五、互不打扰对方家庭
双方互不干涉对方的家庭,当接电话或视频的时候,一方会选择回避,不掺和对方家庭,夫妻生活会做好措施,不会因怀孕而产生羁绊。
六、好聚好散
当工程结束,或者回家过春节,就会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如果是工厂,两人处得来,有感情,来年还会在一起。
这些人,多数是来自农村的中年男女,组成“临时夫妻”。这些打工族为什么要组成“临时夫妻”呢?
促使这种现象有三个原因:
一,在生活中需要帮助,相互关心,在一起可以节省日常生活的开支。
二,出门在外,一走就是一年或几年,每当夜晚来临,孤独,空虚,寂寞,不停地徘徊,总想找个感情的寄托。
三,凡是正常男女都有生理需求,而生理需要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正常。
这样多种原因促使他们走到一起,做着“假夫妻”,获得心理和生理上的安慰,排解自己的寂寞,空虚。
双方约定,不介入对方的家庭,经济独立,日常开销自行协调,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之间真正的关系,即使知道也不会外传,大家心照不宣。
对于背井离乡的打工者两个人在一起可以抱团取暖,像夫妻一样双方在感情上有了慰籍,生活中既能相互照顾又解决了生理需求,给双方都带来了便利。下班后共同承担家务,分享生活中中的一些事物,减少离家在外的失落感,相互温暖。
也有一些“临时夫妻”有了真感情,或一方不愿意放手“假戏真做”令原生家庭不和睦,导致离婚,伤害了孩子。
“临时夫妻”是打工男女出门在外,根据需求应运而生的非正常关系
它是不受法律保护,同时也违背了婚姻法中:“一夫一妻”的制度法则,违背了社会伦理与道德,遭社会舆论和谴责。
2013年2月,安徽的刘丽成为安徽省省委人大副代表。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刘丽将“农民工‘临时夫妻’”问题反映了出来,引起热烈地讨论:一种持支持,另外一种反对。
刘丽认为消除“临时夫妻”现象,关键在于让打工夫妇能够团聚。
她建议降低城市保障性住房对农民工的申请标准,让农民工住上廉租房能在城市安居乐业,让农民工无处安放的感情有真正的归属感。
怎么解决“临时夫妻”这种现象?
我个人认为夫妻之间在一起,就不再出现两地分居是唯一的办法。可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了,由于地域和气候的限制,有的地方物质贫乏,没有特产带经济的发展,哪里好赚米,哪里工资高,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追不得已,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地方打拼。怎样才能既赚米,又能一家人在一起。
解决的途径有三种:
一、鼓励回家创业,并给予各种优惠政策与大力支持。
二、政府根据当地情况,利用本地优势引进外商投资或建厂,或种养,或旅游业。带动本地经济发展。
三、打工者在当地可以申请廉租房,这样就能和老婆孩子团聚,当地政府接纳外地孩子上学。
通过这三个方法,夫妻不再分居,老婆,孩子都在身边,生理,和心理都有了寄托,自然不再需要和他(她)人过着“临时夫妻”的生活。
真夫妻的七年之氧如何处理:多与人聊聊天,多背背书,多看看报纸,多看看电影,多听听电视和歌曲,多看看过来人的生活,负担压着谁都都不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