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同(化名)是一个35周零2天的早产儿,本该在家中静静安睡,健康成长,可是没想到的是出生后50余天,同同开始剧烈吐奶,体重迅速减轻。眼看着孩子一日日萎靡,微弱的生命气息渐渐在流逝,着急的家长抱着孩子四处寻医问诊,经过多次的检查,终于确诊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还合并“败血症,支气管肺炎、泌尿道严重感染”,这么危重的情况着实让家长傻了眼,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治疗,即刻转诊到了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在我院医师积极的抗感染、液体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后,同同的感染情况得到控制,生命体征平稳,可以接受手术了。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手术治疗在我院儿外科已经很成熟了,但是行外科手术必须经过腹腔进行,有可能造成腹腔内脏器的损伤,在孩子的体表造成切口瘢痕,不美观,且术后监护时间长、恢复正常饮食慢。经了解国际知名的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专家,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周平红教授在今年2月份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小婴儿胃镜下的幽门肌切开术(G-POEM)。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在我院刘光华副院长领导和支持下,小儿内科、小儿外科、麻醉科、手术室迅速组建同同胃镜下的幽门肌切开术协作团队,在儿内科叶红主任、王世彪主任、小儿外科方一凡副主任等精心安排下,拟请“大国工匠”周平红教授为同同实施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内镜下手术治疗。我院医生积极对接后,周教授携带团队成员亲赴我院进行手术。
3月18日下午15时,一切准备就绪,七号手术室的灯亮了。显示屏上,极细的胃管镜通过孩子的消化道,呈现出孩子紧闭的幽门口。手术过程中,即便是周教授这样的国际级大咖,都不敢有一丝松懈,教授紧紧捏着操作手柄,仔细的调整电刀的角度,在孩子薄薄的胃黏膜下一点点的打通“生命隧道”。周教授的微创手术方式独具匠心,分为几步,第一步,通过内镜在胃小弯距幽门口5cm处,切开胃壁黏膜层,约2-3cm暴露黏膜下层;第二步,分离黏膜下层,沿黏膜自上而下分离,打通隧道,分离中反复使用亚甲蓝进行注射,避免损伤黏膜;第三步,胃镜直视下切开环形肌,缓解狭窄症状的同时保护了胃黏膜的完整;第四步,使用金属钛夹闭合黏膜层切口。80分钟的手术过程中,患儿出血量极少,在麻醉师严密的监控下,患儿全程状况平稳,术后转PICU进行严密的观察。术后周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笑着说“我知道你们福建人擅长挖隧道,但是今天我在薄薄的胃壁上打的这个小隧道可比你们的技术含量更高喔”。术后翌日,孩子已转入普通病房治疗。
据了解,G-POEM手术是基于POEM(经口内窥镜下肌切开术)手术基础之上,由周平红教授创新应用于胃部的术式,但行G-POEM手术的病患也多为成年人,近两年随着经验的累积和设备的精进,周教授逐步将术式在儿童及婴幼儿身上开展,先是16岁,6岁,再到2岁,最小的一例就是今年2月份足月出生40天,体重5.3kg的患儿,也是世界上最小年龄接受该手术的患者。再者就是本院这一例,属接受G-POEM术体重最轻的患儿,体重仅3.5kg,还合并多种并发症,术前身体状况较第一例患儿更差。G-POEM手术的“超微创”特点有助于减少胃黏膜损伤,术后可更快恢复正常饮食,手术过程快、创伤微小,极大的降低了患儿的痛苦。我院现拟通过与周教授的合作,引进这一技术,旨在用更快更好的术式,减少患儿及家属的负担,缩短孩子的康复时间,让他们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本院内镜中心现开展普通胃肠镜检查、无痛胃肠镜检查、消化道异物钳取术、息肉摘除术、食道狭窄扩张术、鼻空肠置管术。接受胃镜检查的最小年龄患者为仅出生2日新生儿!还有由内外科专家联合成立的消化内镜协作组,融合学科所长,精进诊疗手段。未来,福建省儿童医院开业后,消化内镜中心占地700㎡,配备有奥林巴斯290高清内镜系统,将大大提升患儿内镜诊治能力,我们也将继续秉持“厚德精术,仁泽妇幼”的信念,坚持“一心两翼,院所融合”,团结一致,为我省乃至全国的患者做出贡献!
同时,福建相关媒体,福建省电视台新闻频道《现场》、《东南快报》、《海都报》、《福建卫生报》相继为此次手术做了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