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复习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30讲,其实内容说的是产品,更加可以拓展到生活当中去。里面提到用户体验的五个层次,对于曾经做过网站的我来说,感触颇深,当时可能会为了一个找一个网站的模板而费劲心思,这个其实还停留在最浅的感知层的维度。下面冰山下还有另外四个更加深的维度。
这五个维度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反而是最根本的那一层,就是战略存在层。这里有两个问题,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要得到什么?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会依赖我们?第一个问题我们在做的时候经常会去思考,算盘打的叮当响,然而真正只有我们各自得到需要的东西,才能继续做下去,这个共赢的思维非常契合。需要思考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哪里?你能存在,不是因为你厉害,而是别人需要你,别人能持续依赖你。这在网站这样的产品上是可以这么解读,在人际交往中也是这样。你能力强当然很棒,当时更重要的是稀缺性,是别人对你的依赖程度决定了最后的交换价值。说道这一点很容易,而能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清醒得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我自己曾经在百度上吃过亏,所以对于百度的观感不太好,之前一直觉得百度能崛起是因为占了地理,用了一些非商业方式让谷歌退出中国,才能一家独大。其实回头去看,百度其实也做对了事,在互联网早起的时候零几年的时候,中国网络上没有多少内容,同样的搜索,谷歌和百度其实结果差不多,站在依赖性的角度来说,百度开始做贴吧和百度知道,自己下场做内容,做资源,这在早期是为用户创造了价值的,甚至给谷歌都创造了价值,提供了很多搜索结果。
其实同样的事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又发生了一次,微信通过公众号来培育资源,用户通过朋友圈也创造资源,这样的内容在微信端就可以搜索到,新的信息基本都在这里。百度插不进来,即使搜索技术再强大,界面再好看也是白搭。
【下一步行动】
一个人是否可以深交,自己是否值得深交,反思一下自己的战略价值层是不是打磨的足够,颜值当然是正义的,不过我还是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