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很有多观点与科学结论,解答了我曾经心中的很多困惑。
比如为什么从小我们就被要求集体化齐,服从安排?
为什么我喜欢看很多外国小说,比如《飘》、《简爱-》……
为什么我们的文化里推崇集体主义,而别的国家是个人主义。
“文化这个词指群体的心理品质。”
文化塑造情绪、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习俗、习惯、信念和价值观。
文化还包括语言、思维模式,甚至包括人对现实的基本看法。
这说明人从出生起,无时无刻不受周围文化环境的影响。
比如出生婴儿的襁褓,小时候我的记忆就是出生的小孩子就是包裹的紧紧的,吃完妈妈的奶,就放在窝篮里,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环境改变,现在年轻的父母养育孩子更自由更开放,刚出生的婴儿不会裹的紧紧的,而以舒适穿着。
比如以前结婚哪有穿白色婚纱的,在农村里只有葬礼才穿白色的。
比如我们从小要求“艰苦朴素”,在艰苦的文化里,只有少量目标被视为是有价值的,并且达到这些的目标途径也很少。
有些文化则相对“安逸”,在安逸文化中,个体可以追求很多不同的目标,并且至少其中一些目标是相对容易达到的。
相对于我们70后的艰苦文化,孩子处在的文化相对安逸,孩子们对于未来有更多的选择。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个人更重要。个人权利高于集体利益。拥护个人权利的意愿更重要。
个人主义观点会导致诸如存在的焦虑,人们在面对孤独、沮丧时特别脆弱。
日本、中国和印度集体主义中,人们更喜欢群体生活。
在个人主义国家,人们写更多的自传,集体主义的人们则写更多集体历史。
在集体主义的国家中,生活满意度的基础是与其他人的关系和谐,在个人主义国家中,自尊更重要。
在行为、情绪和动机方面,集体主义文化更具社交性,而个人主义文化更喜欢单独做事情。
集体主义文化成员更关注他人的情绪,个人主义文化更多自我关注的情绪。
个人主义文化中人们期待因爱而结婚,集体主义文化的情绪体验根植于社会价值观的评价,更能反映社会现实的本质。
个人主义文化,关注的焦点脱离集体的个人成就,自己做的好比丢面子更重要。
集体主义主要危险就是“丢面子”。
文化决定人格还是人格决定文化,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