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2.7《电路中的开关》教学反思

      上周,我在校内参加了青年教师赛课,执教课程为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电路中的开关》。在此次赛课中,我有幸获得常老师和刘老师的悉心指导与专业点评,这不仅让我对这节课以及同类课程的设计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明确了自身教学能力提升的方向。现将反思内容整理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课程设计方面

1.底层逻辑缺陷,限制学生开关设计思维。

❓问题剖析:课程设计的底层逻辑存在问题,导致学生在开关设计环节的思维局限于移动式开关,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

❗解决措施:先引导学生认识实验室常见小开关的结构及作用,将其作为典型案例(特例)进行分析。随后,精选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开关,深入剖析其内部结构,提炼出不同开关的共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多样化的开关。

2.课程设计环节考虑减法,适当融合教学环节。

❓ 问题剖析:课程设计中的学生回答与后续观察实验存在重合性,导致教学过程不够紧凑。

❗解决措施:对教学环节进行全面梳理,将学生容易说出具有相似功能或目标的重合环节进行有机融合。在融合后的环节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评价标准未提前明确,学生缺乏方向感。

❓问题剖析:未提前向学生出示评估表,导致学生在缺乏明确细致方向。

❗解决措施:评估表需要提前出示,学生明确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在课程开始前,提前向学生出示评估表,让学生清楚了解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在设计环节,及时出示设计要求,如设计出方便、牢固且能控制小灯泡亮灭的开关;在制作环节,同步出示制作要求。为方便学生查阅,可将设计要求和制作要求整合在同一页 PPT 中展示。

4.AI智能体不能代替学生思考。

❓问题剖析:在某一教学环节中,原本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思考如何改良贺卡以适配简易电路,但学生大多聚焦于对橡皮擦进行简单裁剪。此时,教师引入 AI 智能体给出建议,导致该环节由 AI 代替了学生思考,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解决措施:对该环节进行重新设计。当学生提出改良贺卡的想法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替换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可能的替换材料。在学生提出猜想后,出示相关视频进行验证,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制作,确保学生经历完整的思考和实践过程。

(二)教学能力方面

1.忽视学生生成性回答,未能有效转化为教学内容。

❓问题剖析: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底座用绝缘体,是因为如果桌面是金属材质,人体可能会触电受伤”的观点时,教师未能及时捕捉到这一生成性资源,并将其有效转化为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

❗解决措施: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观点时,教师首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然后,顺着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深入探讨底座使用绝缘体的作用,如防止电流传导、保障使用安全等,将学生的回答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相长。

二、未来教学的启发

1.深度研读新课标,优化教学设计逻辑

在备课过程中,务必紧密围绕新课标展开。教学设计时,需精心梳理教学逻辑,细致剖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根源。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反馈,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2.精准把握科学概念,规范教学语言表达

科学教师必须把握科学概念的准确性,像开关这节课,学生用电线描述以及学生对于绝缘体、导体的描述可能不够准确,我在课上就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

3.规范工程设计与物化类课程教学模式

对于工程设计与物化类课程,应遵循一套规范的教学活动操作模式:

①创设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②定义问题: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同时出示详细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中应包含“按图施工”(即产品需与设计图一致)的要求,以及鼓励学生提出建议或设计出多种产品的条款,并对评分标准进行细化,使学生清楚了解学习方向和努力目标。

③设计优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初步设计,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和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④制作测试:在制作过程中,强调“按图施工”的重要性,确保学生能够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产品。制作完成后,进行严格的测试,检验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⑤展示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⑥改进优化:根据评价反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改进和优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合理运用 AI 工具,助力科学教学

①创设沉浸式情境:利用 AI 生成人物说话的视频,为学生创设沉浸式的学习情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通过情境观察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究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②慎用虚拟实验:虚拟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使用时需谨慎斟酌。例如,在本课的电流可视化虚拟实验中,运用巧妙,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抽象的科学概念。然而,对于其他虚拟实验,需仔细考量其是否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契合,避免盲目使用。

③慎用AI智能体:避免让学生形成“AI 是权威源头”的错误认知。鼓励学生保持独立思考和辨识能力,不盲目相信 AI 的答案。同时,不能让 AI 成为灌输式学习的替代工具,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思考和推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5.加强听课学习,提升教学引导能力

①学习他人教学经验:多听课,尤其是认真倾听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过程。观察优秀教师如何从学生的生成性回答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巧妙地转化为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涵。

②反思自身教学行为:定期复盘自己课堂上的师生对话,反思自己是否具备从学生回答中引导出教学内容的意识。通过不断反思和总结,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③借助他人专业视角:主动邀请其他教师来听自己的课,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借助他人的专业视角,全面分析自己课堂的落地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