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此节,开篇的天下有道是孟子一笔带过的,主要阐明的是天下无道时,各国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以及天下无道时,各国(包括强国与弱国)所应采取地措施以及决策。
(证明):
1、齐景公代表的是当时的弱国——齐国;吴王阖闾代表的是当时的强国——吴国(即,弱役强)。
2、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即,小役大)。
此两者都没有对于小德役大德与小贤役大贤的举例与说明。
且当时吴国的实力足以吞并齐国的,而亡国相较于嫁女而言更为羞耻,从而齐景公只能忍痛嫁女来让国都灭亡的时间延后,这也印证了在天下无道的时候,顺天(强、大)者存,逆天者亡的最终结局——强者存,弱者亡。
引申1:天下无道之时会怎么样?
①、古时:天下无道的时候,强国对弱国发号施令,且毫无仁德可言,齐景公因为晚年疲于治国,不能自振,且正值吴王阖闾的实力最为雄厚之时,齐景公为保国都之一时安宁,无奈悲泣而把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嫁与太子波,然则其女儿与太子波都应情感问题不久于人世。
②、今时:天下无道的时候,看似不再有所谓的强者对弱者、大者对小者的欺压与迫难,也许也存在着些许小德役大德与小贤役大贤的情况,但是,更多的现象是:当下的生活环境与古之圣贤所提倡的和所追寻的道德标尺、水准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使得真正向古之圣贤学习的有志之士,不得不向社会低头,接触那些本不应该、本不存在、本不愿意的世俗之气,久而久之,若没有相当的定力与自制力,都将面临被社会同化的后果,到最后,追悔莫及,且没有留下一丁点值得被世代所称赞的东西。
引申2:天下无道之时应该怎么办?
①、古时:天下无道的时候,弱国若想不耻于强国,则可师从文王,以仁德治国,且只要国君喜爱仁德,则就可以天下无敌(仁者无敌)。
②、今时:天下无道的时候,向古之圣贤学习的有志之士,不仅要学会自制(自我克制)与判断(是否必须涉世),更要对自己所选择的路(圣贤之路)有信心。能有幸读过、想过、说过、写过古之圣贤的书籍、言论等的人们在这个社会上是不多的,也就是说,在如今的生活环境中,你本就凤毛麟角,而主宰每一时代潮流的人,并不是这些凤毛麟角,而是普普通通的顺应着社会、国家而生存的人(没有空闲时间去与圣贤称道、向圣贤学习的人),他们会导向如何的人类潮流可想而知。在如此的潮流当中,虽不自诩向圣贤学习,但至少也得有一个明确的自我定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即,这些有志之士的日常应该去做、去想、去说什么)——圣贤以什么为圣、以什么为贤,有志之士,就以什么立根、就以什么立足。